“学霸”受热捧 该怎么看?

01.12.2014  14:23

  15门基础课得了100分满分、4门专业课99分,成绩最低的1门课成绩98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韩衍隽的这份20门基础学科成绩单,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热赞。报道中说,韩衍隽爱好广泛,参加了腰鼓队、科协等社团。韩衍隽还是个热心的人,期末考试前,他在班里开了一个学习班,辅导同学功课。几乎同时,媒体报道了中南大学的“学霸寝室”: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某班4名男生,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荣誉共计60余项,其中包括专业领域内最高赛事的奖项。

  “学霸”们光芒四射的生活,让人不禁感慨,他们活出了自我的风采,他们在学业上矢志不渝,更多的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在生活中肆意张扬,是一个向往未来、追求快乐的群体,并在合作与奉献中彰显自己的存在感,获得自我价值。

  从这种角度来看,“学霸”身上所带来的启示,首先便是提醒教育者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投入全部的身心,投入到对真理的追求中去,而不是以单一的尺度衡量学生,唯冰冷的分数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更不是像圈养牲畜一样,把一个个灵动的生活囿于一方校园内,以苛刻的管理、拙劣的励志口号,去“激励”学生拼命搏杀,在考试中杀出重围。

  “学霸”们也提醒世人,教育的目标应指向激发潜能,成就生命,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扩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尝试、去享受多彩的人生。当教育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生活的趣味,体会到在为他人、社会乃至国家全心奉献过程中所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价值感,他们会爆发出能量,最终达至文理兼通的境界。

  (张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