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做作业气到上手术台 专家:陪读不是家长的任务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陈芳庭)日前,一则“母亲陪孩子做作业气得要做心脏搭桥手术”的帖子引起热议,“陪读”竟成为很多家长的“痛”。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不应该给家长更多的学习指导任务”。26日,孙云晓在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开讲,他表示只要培养好的习惯,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
“陪读”不是家长的任务
“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一位陪读妈妈的“心声”走红网络。不少网友表示,一提起陪孩子写作业就气得“头痛胸闷”,更有甚者被送去医院做心脏搭桥手术。
家长的“陪读”真的如此重要吗?没有家长陪着写作业的孩子就会学习落后吗?举全家心血和孩子一起写作业值得吗?孙云晓认为,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让家庭变成学校,更应该是让家庭更像家庭。“家长是一个监护人的角色,而不是老师的助教,家长应该负责监护和生活教育,而不宜给被指派更多的学习指导任务,加重家庭负担。”
此外,老师要求家长在孩子完成作业后签名的做法在目前也很常见,孙晓云认为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这种家庭监督有年龄限制。“签名是可以的,我赞成中低年级学生做作业需要父母签字。不过高年级应该不用了,孩子10岁后就不需要这种监督方式了。”
“一等父母用眼神教育孩子,二等父母用言语教育孩子,三等父母用拳头教育孩子。” 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后,都忍不住脾气吼上几句教育孩子,孙云晓将父母的教育方法分为这样三类。孙云晓感叹,“孩子在成长中出现教育问题不是很正常吗?孩子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各种情况。家长的声音越大,教育效果就越低。明智的父母就会读懂孩子,在孩子犯错时宛如将军般镇定。”
孙云晓建议家长应持积极的态度教育孩子。“从小不要让孩子怕犯错。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也应该多鼓励他,告诉他‘别灰心,这次是你没准备好,下次再努力一下就好了’。”
孙云晓在讲座中强调了习惯的重要性,他认为培养好习惯只需要六步:提高认识、明确规范、榜样教育、持久训练、及时评估和形成环境。孙云晓表示,“在3到5年内培养孩子3到5个关键习惯就是最伟大的教育。”在孙云晓家中,有一整面墙都是书架,每次出行,包里必须要带上一两本书,“让孩子觉得,出门不带书就像没带机票车票一样,这种暗示也能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