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变“屏奴” 家长添困扰
别让孩子沉溺电子产品。(图片来自《闽西日报》)
跳皮筋、踢毽子、过家家……已经身为父母的“80后”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大多丰富多彩。然而,许多“10后”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电脑、手机,幼儿园、学校放学后,本该在室外放松、活动的时间,也逐渐转移到室内。打开平板电脑看动画片、拿出父母的手机玩游戏……孩子们本应亲近自然的童年时光,却在各种屏幕间不断切换。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北京市妇联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儿童生活形态报告》显示:4至6岁孩子中,约有53%会上网。而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们改变“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多亲近大自然,找回童年本该拥有的快乐时光,家长们也是煞费苦心,招数用尽。
幼儿迷上游戏父母斗智斗勇
“我最喜欢玩‘植物大战僵尸’了,学说话的‘Tom猫’也很好玩。”4岁的瑞瑞从幼儿园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Ipad,有时候一玩就是一个小时。
“后来我们发现他经常不自觉地眯眼睛。平时还好,但是玩手机、看Ipad的时候,一会儿就开始闭眼睛、揉眼睛了。上网一查,他可能是长时间玩电子产品影响了视力。这样下去可不行,于是我们制定了一套斗‘屏奴’的办法。”瑞瑞爸爸陈先生说。
瑞瑞上幼儿园之前,由爷爷奶奶带,吃饭特别不认真,有时一顿饭要吃上一个小时。陈先生于是提出了第一项“规定”:半个小时吃完饭,可以奖励玩游戏10分钟,如果吃饭超过45分钟,惩罚措施为不许玩游戏。“规定”实施的第二天,孩子配合挺好。三天后,问题出现了,瑞瑞对这项“规定”失去了新鲜感,一旦爸爸加班,他吃饭就拖拖拉拉,超过时间后,不顾奶奶的阻拦,撒娇、耍赖使尽各种招数,最终还是超时玩游戏。
市民李先生的儿子阳阳比瑞瑞大一岁。“我们对他限制得有点严格,所以,他特别向往玩游戏,只要逮到一点机会就会去开电脑、玩手机,如果被阻止了就要哭闹很久。想来想去,我们采取了疏导政策,实行积分制的办法。早睡早起、认真上课等,表现好的就加分,不好的就减分,积满一定的分数可以实现一个愿望。”李先生说。
为了让6岁的女儿远离游戏,当小学教师的杨女士采取了更加直截了当的办法,“我把手机里的游戏全删除了,只剩下认字、学数学之类的,她如果要玩权当是在学习了。如果她要玩Ipad,我们要不就玩得只剩一点电才给她,要不就只充10%的电就给她,这样她玩上一会就没电了,呵呵,一点辙都没有。”杨女士介绍说,她的办法很有效果。
与瑞瑞他们一样,许多“10后”过早地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在参与调查的家长中,超过半数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喜欢玩电子游戏、看电视。
位于市区义东路上的某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她教的是大班,班上的小朋友几乎都能很熟练地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些孩子交谈的话题经常是时下流行的电子游戏,不玩反而显得“不合群”。
拒绝低龄“屏奴”家长需以身作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成巧介绍,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年龄小,辨别能力较差,几乎没有克制能力,过早使用电子产品玩游戏,更容易上瘾。
胡成巧认为,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产生的辐射会对孩子的健康,尤其是视力造成不良影响。孩子沉浸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也会造成沟通困难、性格孤僻,甚至会和社会脱节。对于一些充斥着暴力、色情的游戏,孩子玩的时间久了,会在潜意识里习惯地认为这些是正常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孩子将所有的兴趣都放在电子游戏上,会淡化其他的兴趣爱好,影响全面发展,兴趣爱好培养不成,也会对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过早沉溺电子游戏的孩子,在入学后可能会出现融入能力差、性格孤僻等现象,甚至比其他孩子更有攻击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通过调查记者了解到,有些家长工作忙,于是就让家里的老人帮忙带孩子。老年人上了年纪,不能长时间带孩子在户外活动,孩子多数时间只能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加上相比父母来说,老人更宠爱孩子,对孩子的约束也就更少,甚至有些老人觉得小小年纪就会用很多电子产品,是“聪明,有出息”。还有一些家长回家后也喜欢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孩子也就跟着学。更有少部分家长因为无暇顾及孩子,就想给孩子找点事做,让孩子少找自己的麻烦。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屏幕依赖”?胡成巧认为,适度上网是关键,家长以身作则很重要。“儿童世界往往是成人生活的一面镜子,要避免孩子被电子产品绑架,家长应言传身教,不要在孩子面前天天抱着屏幕不撒手。”她建议,大人回家后应以身作则,给孩子带好头,远离电子产品,多带孩子进行室外活动。特别是6岁以下的幼儿,家长应注意多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例如,平板电脑里讲故事,声情并茂还配有动画,孩子肯定爱看。但是,电子产品再怎么好也比不过父母给孩子讲故事,对孩子来说,爸爸妈妈温柔的话语比什么都要好,同时孩子还能边听故事边想象故事情节,这对孩子想象力等能力开发大有裨益。如果有空,应该经常带孩子去公园,回来后让孩子描述下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对孩子要以鼓励教育为主,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通过对孩子兴趣的转移,避免孩子沉溺于电子虚拟世界。”胡成巧说。
来源:义乌商报网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