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挤眉弄眼,可能是得了“抽动症”

31.08.2015  13:04
孩子经常性出现眨眼、挑眉、皱鼻、伸舌、耸肩等动作,家长千万不要不在意,以为这是孩子顽皮淘气。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少钗说,这其实是“抽动症”的典型症状

孩子经常性出现眨眼、挑眉、皱鼻、伸舌、耸肩等动作,家长千万不要不在意,以为这是孩子顽皮淘气。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少钗说,这其实是“抽动症”的典型症状,不少患儿的病情被延误了,主要是因为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到症状严重时再治疗就有一定的难度。

案例:

12岁女孩得了“抽动症

12岁的芳芳,自小学习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一直以来,芳芳的妈妈对她要求都很严格,不仅要求成绩优秀,还要独立,做得不好,就会批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芳芳出现不自主的眨眼睛,当时家人以为她视力有问题,就带她去检查视力,可医院为芳芳检查视力后,发现一切正常,家人也就没在意,但是,渐渐地,芳芳眨眼睛的频率越来越多,还时不时出现吞口水、抖腿的现象。后来到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抽动症”。

诊断:

抽动症”多半是由紧张焦虑情绪而引起的

据悉,“抽动症”是一种以多发性运动或伴有异常发音为特征的儿童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6—10岁的小朋友,男孩更为多见。“‘抽动症’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不自主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前者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做鬼脸、耸肩等,后者则表现为吸鼻、清嗓子、吞口水、干咳、说粗口、尖叫等。”吴少钗说,这些症状可单一出现,也可混合出现,特别是当孩子感到紧张、焦虑时,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是孩子宣泄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

那么,“抽动症”是如何引起的呢?吴少钗说,很多时候,是因为紧张焦虑情绪而引起的,比如,家长对孩子要求太严格,给孩子太多压力;家长太忽视,使孩子缺乏关爱;家庭氛围不好,经常发生争吵等,这些都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此外,母亲在孕期接触刺激性物质,有难产;新生儿出生后有窒息史,或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等,会增加患“抽动症”的发病率。

一般来说,敏感、固执、追求完美、不善于处理压力和不良情绪的孩子,患病率会相对高些。

对策:

给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缓解压力

那么,一旦孩子患上“抽动症”,家长该怎么办呢?吴少钗说,千万别对疾病表现得过于关注,也不要过多去指责孩子,因为,越指责孩子,孩子情绪会越紧张,而越紧张,这些行为就会越明显。

如果症状比较轻,通过以下方法是可以自行缓解的:一、给孩子营造一个比较轻松愉快的氛围,尽量减少家庭矛盾,别在孩子面前争吵,否则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二、教孩子一些放松的方法,比如深呼吸等;三、转移孩子注意力,让孩子做其感兴趣的事,如画画、唱歌、运动,来放松情绪;四、若是因为对孩子要求过高,而使其产生焦虑情绪,那么,家长就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降低一些要求。

若症状表现明显,持续时间比较长,还是要带孩子来看专科医生。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也相对更高。”吴少钗说,若不及时治疗,那么,随着病情的发展,很容易对孩子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评价造成影响,导致情绪方面的问题出现,如情绪波动大,易发脾气,性格自卑内向等。

此外,“抽动症”患儿是可以上学的,作为家长,要与学校老师和同学取得联系,让老师多给正面引导,让同学多给予帮助,而不是排挤、取笑,让患儿感到温暖和欢乐,不要加重患儿的学习负担和压力。

对于预防“抽动症”,吴少钗给出了三点建议:一、不要给孩子定太多要求和目标,因为孩子一旦达不到,自信心就会受打击,造成精神压力;二、避免过长时间玩游戏、看电视,每天看电视时间最好不超过半个小时,且不看过于激烈刺激的画面,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三、尽量别当着孩子面争吵,对孩子多使用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