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可实施 “母鸡带小鸡”策略
《南方都市报》报道,目前东莞已有30余家孵化载体,孵化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00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近300家。众多创业者更呼唤专业的创业辅导,突破项目难关。
在创新驱动的氛围中,科技型创业孵化器大行其道,在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与内地许多城市的孵化器大都由政府所创办所运营不同的是,珠三角城市孵化器的 投资 和运营大都由商业机构来进行,而政府只是提供部分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正如许多专家和学者所指出的,商业机构特别是后续资金能力不足的商业机构举办和运营的孵化器很可能面临稳定性不强、持久性不足的难题,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政府多方发力。
孵化器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是仿照人工孵化家禽的原理,由政府、私人及大学等机构发起成立的、为初创小企业提供灵活、低成本的租赁场地,以较低的管理费用提供共享服务、职业咨询和管理咨询,并帮助其获得启动资金、原始资本的服务,实现孵化企业低风险成长。考察美国孵化器的成长史,人们不难发现,除了政府之外,这些孵化器大都由具有一定财政实力的机构来承担。科技创新型企业通常风险较大,具有较高的失败率,而某些创新型科技公司甚至在一定时期难以盈利。按照经验,投资和运营孵化器的机构最起码要具备即使三年内被孵企业零交费也能维系日常运营的能力。
不仅如此,投资和运营孵化器的机构,还应该具备集纳专业化资源,服务在孵企业的能力。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美国许多成功的大型科技公司成为孵化器最主要的投资商和运营商,他们不仅具有雄厚的财政实力,足以维系孵化器的运营,而且,他们所拥有专业化的经验和长期积累的客户资源,可为被孵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就东莞而言,创新型科技孵化器大多还处于起步的阶段,更多局限于提供企业活动空间的功能上,部分商业地产和“三旧”改造转化为创新型科技孵化器的不在少数。虽然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不过,我们如果认同这些孵化器担当着促进东莞科技创新的责任的话,那么,在目前这个初创阶段,政府可出台细分化的政策,激励风险投资、法律、专利、 金融 、会计、咨询、资产评估、技术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到孵化器的建设中。
除此之外,东莞更应该加大吸引大型科技公司的力度。目前,部分大型科技公司已开始投资孵化器,并把这一举措视为公司多元化经营、打造科技生态圈的动作。据媒体报道,广州开发区目前有31家民营孵化器,其中大部分是从孵化器毕业后发展壮大的科技企业自建的孵化器,如达安基因已孵化生物企业106家。由孵化企业再孵化其他企业,被称之为“母鸡带小鸡”策略,他们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显然更高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