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破解“成长的烦恼”
近年来,曾是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浙江宁波,“成长的烦恼”渐渐多了起来。在资源、环境、劳动力成本等制约因素加大的背景下,依靠资源等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灵了。
做户外灯具的宁波爱使电器公司年销售额较长时间徘徊在5000万元左右,再上台阶困难重重。总经理戴文良感慨道:“年销售额5000万元真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可逾越的瓶颈?”
爱使电器公司的烦恼几乎是宁波众多民营企业都遇到的,实质上是粗放的发展方式的烦恼。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说:“破解宁波发展面临的‘成长的烦恼’,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创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辉煌,就必须坚持改革驱动、创新驱动的双驱动发展战略,向改革要发展动力,向创新要发展活力!”
2013年底,宁波市提出改革驱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年来,改革和创新成为宁波上上下下的共识。今年初以来,宁波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直面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突出问题,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制定出台重大改革性文件30多个,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通过强有力的落实,一批先行出炉的举措正在释放改革红利。
宁波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宁波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差距看似是产业层次、产业规模以及由此导致的经济总量差距,实质上是城市科技水平的差距,是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宁波市市长卢子跃说,“宁波民营经济必须加快向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转型,最终提高核心竞争力,赢得发展新天地。宁波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契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在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科研经费等创新要素方面先天不足的宁波,开始奋起直追。
没有国家级的研究所、实验室,宁波开始大规模引进。中国科学院材料研究所来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来了、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来了……
没有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宁波四处招才引智。于是,海归博士刘兆平来了,全球第一条石墨烯生产线在宁波建设投产;姚力军博士和他的团队来了,宁波江丰电子成为继美国、日本企业之后首家掌握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关键技术并产业化的中国企业……宁波迄今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500余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8名。
宁波明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在“十二五”末必须达到2.5%。“2.5%”,意味着宁波全社会R&D投入总额必须从2010年的85.7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近300亿元(按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1000亿元测算)。这是自我加压,但宁波信心满满。
宁波把建设新材料科技城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未来3年,宁波要集聚国家级新材料领域科研机构5家,各类研发机构300家;新材料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0%,累计培育新材料领域创新型初创企业超过2000家。
宁波本土企业家和科技人员掀起创新热潮。宁波民企通过“5000万元”现象大讨论,认识到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拥有核心竞争力才能永立市场潮头,把5000万做到5亿,把小草培育成参天大树,企业已成宁波自主创新主战场。目前,宁波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九成出自企业,八成以上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承担。1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22亿元,同比增长10.4%。
宁波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创新产业园等途径,倾力打造“天使之城”、“创新之城”。今年1至9月,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7219件,同比增长10.2%;发明专利授权量1918件,同比增长14%。
宁波加快发展以石墨烯、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今年5月,宁波发布《宁波市石墨烯技术创新和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2023)》,提出用10年时间把石墨烯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千亿元级产值规模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群。不久前,宁波墨西科技有限公司在前期300吨石墨烯生产线建成投产的基础上,发布了该公司研发并生产的7款石墨烯系列新产品,并与国内8家知名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
工业机器人产业,宁波更是奋勇争先。目前,宁波从事工业机器人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的企业已超过了10家。据统计,1到9月,宁波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36.6亿元,同比增长7.2%,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了37.5%。
今天的宁波正充满豪情,用改革和创新这个支点,来撬动产业和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郁进东 通讯员 茆 明)
(责任编辑: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