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夜人”缘何总成为“马后炮”?

26.12.2018  10:40

  ■ 徐林生

  近日,有媒体爆光了江西南昌两家医疗布草洗涤企业的乱象。洗涤车间没有区隔污染区和清洁区,使用工业洗涤剂清洗布草,无严格高温消毒环节,将带血医用布草与其他患者衣物和床单进行混洗。日前,一家企业被责令限期整改,另一家企业被处以停业整顿。

  从有关通报看,涉事企业均证照齐全,但制度缺失,触目惊心。两企业分别于2006年和2010年开始经营,与多家“三甲”医院签订布草洗涤合同。涉事企业长期违规经营,未经标准流程消毒、洗涤的医用布草,暗含交叉感染风险,却源源不断地流向医院,且相安无事,不仅打脸医院“三甲”标签,更是对监管部门的莫大嘲讽。

  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跟进调查不可谓不迅速。问题在于,医用布草洗涤质量,事关公众基本卫生健康,涉事企业违规经营多年,乱象长期存在,为何要记者卧底、媒体爆光才能被发现?是违规手法太隐蔽,还是监管之手太软弱?答案恐怕不言自明。

  遗憾的是,靠媒体曝光而不靠监管之手揭开真相的行业乱象不在少数。本应扮演“守夜人”角色的监管者,缘何常常成了后知后觉的“马后炮”?“马后炮”式的“补牢”即使有效,也难以挽回“亡羊”的损失。

  笔者认为,监管之手要避免成为“马后炮”,需坚守初心,创新方法。坚守初心,就是要牢记职责,当好“守夜人”,该出手时就出手,将违规乱象扼杀于萌芽状态。创新监管方法,就是将移动互联技术植入监管体系,要求被监管单位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并连接至全局性监管平台,让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环节,无死角实时呈现在监管平台上,让监管者可以随时发现企业违规行为,进而震慑潜在违规者知难而退。 事实上,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在多个行业已有成功实践,投入不大,收效不小,事半功倍。

  民生无小事,医用布草洗涤质量牵涉公共卫生健康,马虎不得,治理行业乱象,有关部门不妨创新方式,给监管之手装上科技翅膀,令乱象无所遁形,让“马后炮”式监管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