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三人守护故居60载
谭惠芳守护革命先驱故居已8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马俊贤 通讯员何惠健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波
一间仅十数平方米的老屋,高明古稀老人谭惠芳独自守护了8年,如果算上她母亲和哥哥,守护的时间更长达60年。他们多年来坚守的是“高明三谭”之一、中共广东党组织重要创建人谭天度的故居,没有人要求他们更没有报酬,让他们坚持的就是一份责任和对革命先辈的敬仰。
古稀老人守护革命先驱故居
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沿着明七路一直前行,离高明著名地标文昌塔仅仅1公里的明阳村委会七社村北街村,便是谭天度故居的所在地。记者走在村里,整洁的小路两旁都是古老的村居,历史感非常浓郁。跟村里老人聊起谭天度,每位都能说上几句故事。这时,与记者约好的谭惠芳也走了过来,身边一只肥胖的狗跟着。这位带着乡音年已古稀的老人蹒跚而行,在她的带领下,穿过几条小巷,谭天度故居就在眼前。
这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岭南特色老屋,斑驳的青砖外墙一字脊房顶,房檐之下仍保留着精致的岭南木雕装饰和花鸟壁画。门前是一个小花园,两边有石凳,一棵鸡蛋花树和树旁的月季静谧成长,花香随风飘逸。一把简单的U形锁和厚重的木门守护着老屋,锁被谭惠芳用塑料袋包得严严实实,“水进锁里就开不了了”。“吱呀”一声木门打开,进深12.3米的直筒单间一眼到底,屋内仅有几件木家具,简单整洁。
谭天度,1920年参加革命,中共广东党组织重要创建人,曾与周恩来、彭湃等并肩战斗,参加过省港大罢工、八一南昌起义等重要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前,他曾参与护送在港民主人士北上参与新政协的行动。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为广东的民族和统战工作等作出重要贡献,更一度成为广东省资格最老、党龄最长的党员,与谭平山、谭植棠并称为“革命三谭”。
传承:一份责任 两代三人守护故居
谭惠芳的家,离谭天度故居仅数十米。自2010年起,谭惠芳就独自守护故居。而算上她母亲和哥哥,守护时间更长达60年。原来,按照宗族族谱,谭惠芳的父亲谭劲生是谭天度的侄子,由于谭天度子女后辈多居国外,出于对同族叔辈的敬仰,没有人要求也没有报酬,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谭惠芳的母亲就开始守护谭天度故居,一守就是30年。
后来,谭惠芳哥哥谭芳从母亲手上接过了钥匙,继续守护故居,又是数十年光阴。他还四处奔走收集谭天度材料、争取经费修葺故居、当讲解员,直至2010年患病去世。谭惠芳在收拾哥哥遗物时发现了钥匙,也默默地成为故居新的守护人,“哥哥去世后,就只能我自己来了。”现在,谭惠芳每隔几天就会打扫一次,扫地擦家具剪草栽花,每次都要打扫几桶垃圾。谭惠芳说:“母亲和哥哥守护时都没有多说原因,更没有要求后人一定要继承,只求一句‘问心’。” 谭芳和谭惠芳就凭着一份责任,先后继承故居守护一直至今。
艰辛:两次奔走 争取经费修葺故居
除了平常的清洁维护工作,谭芳和谭惠芳还为故居的修缮和环境提升而奔走。谭天度故居始建于清代,到上世纪90年代时由于年久失修建筑物已经受损严重,而且还曾遭遇盗窃。“小偷想钻门进不成就把窗户的铁条剪断,偷走了实木家具。后来人是抓到了,可家具没找回来。”谭惠芳十分痛心。
2000年,时年60岁的谭芳向佛山和高明两级政府提交有关修葺谭天度故居报告并获得批准。其间他不辞劳苦踏遍肇庆、开平、恩平等地,四处寻访先人曾工作的地方,为故居修葺工作搜集材料。而在随后的修缮期间,谭惠芳也参与其中,每天和工人一起劳动粉刷墙面,只为能更好更快地恢复故居面貌。
修缮工作在2002年完成。2003年10月,谭天度故居被高明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更被列入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面目一新,也吸引了更多市民过来参观。2015年,为了完善故居的配套服务设施,谭惠芳再一次奔走村委会、明城镇文化站等,争取专项资金进行故居的第二次修葺。如今,谭芳当年在门前小花园种下的鸡蛋花树,已经亭亭如盖了。
谭惠芳告诉记者,这几十年里,谭天度曾经回来过几次,看见自己的故居被维护得这么好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