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谈食安”②| 以高质量监管引领构建食品安全高地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民生福祉,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意。近年来,东莞以“四个最严”和“四有两责”要求为统领,严守从农田到餐桌每一道防线,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促进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持续稳中向好,许多工作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例如率先在全省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网格化体系建设、全面推行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实现农贸市场快检室建设全覆盖;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功创建2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镇、25条省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370多家省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等。
东莞市食药安办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锡稳对记者表示,未来该局将以不断改善民生为目标,启动质量变革战略,突出“三个精准”,以高质量监管推动全市食品领域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食药安办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陈锡稳
突出精准服务,营造高质量营商环境
“我们将继续推进食品领域审批流程简化优化便捷化和办事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审批改备案、承诺制审批、优化准营、并联审批等改革措施”陈锡稳表示,该局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零跑动”办证,最大限度调动市场主体的办证积极性、扩大持证经营覆盖率、落实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同时,结合国家、省、市食品许可层级权限划分“当好参谋”,主动向市场主体提供取得各类资质、审批的方式渠道选择,鼓励引导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双向互动,实现从传统 “单向性”刚性监督向现代“多向性”柔性管理的转变,完成“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职能转变。
此外,科学研判当前食品产业发展态势,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结合食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要求,在市场准入上引导食品企业认清法律及市场风险,减少竞争力错判。对食品重点建设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对基础较好、科技含量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项目,给予重点行政指导和绿色服务,推进全市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东莞市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组第二次工作会议现场
突出精准监管,构建高质量市场秩序
为了充分发挥“智网工程”社会监管效用,我市将着力发挥“智网工程”网格化监管模式作用,利用“网格员”扎根基层、高频巡查、快捷反应、即时处理等突出优势,快速有效发现、上报、处理各类食品安全隐患,真正把食品监管“嵌入”社会共治,使市场公平和秩序处处得以体现。
陈锡稳表示,东莞还将实行检查时间随机选择、检查单位随机抽取、执法人员随机抽取的“三随机”方式,真正做到市场主体事先不清楚自己是否会被检查、什么时候会被检查、会被谁检查,有效提升监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此外,东莞还将让信用“上榜”,通过政务信息网站、“两微”等平台,定期发布监管信息,公布“红黑榜”,并依法将信用与相关审批事项关联,实行“失信惩戒”;推动信用“并联”“串联”,将食品质量信息、监督检查、处罚信息等进行归纳汇总,并与公安、税务等部门进行共享,形成信用大数据库,发挥有限行政资源的最大效益。
突出精准保障,满足高质量消费需求
“在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上,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全流程进行管控,强化各职能部门的联动合作”陈锡稳表示,该局将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为切入点,触动全市食品行业主体争创规范经营模范,筑牢全市食品安全防线。
“食品领域应突出以产品类别、经营业态等因素划分风险等级,对不同风险级别采取不同的优化审批改革方式,例如涉及生产的,应严格审批流程,落实源头管控;涉及经营预包装食品,则可大力推行承诺制甚至行政备案。”陈锡稳表示,要辩证平衡市场活力与安全保障。
陈锡稳表示,时下自媒体高度发达,作为监管部门,要紧跟社会、媒体、市民的关切点,主动及时发布食品安全权威解读、公开食品安全事件进展,避免非专业、低质量的“易误读传言”广泛传播,引导公众更加科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更加理性看待食品安全工作。
“当前食品监管形势依然严峻。”陈锡稳表示,食品监管应坚持以“安全”为目标、以风险管控为原则,聚焦监管实效,找准质量安全与物质丰富的平衡点,从完善机制入手,引导企业建立完善食品生产经营的过程控制体系、产品追溯体系、风险防范体系,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媒体记者 曹丽娟/文
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编辑 官登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