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安倍经济学”初露败象【2】

27.08.2014  18:26

  安倍经济学旨在战胜通缩,但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形成路径过长,从当前形势看,“货币贬值——进口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批发价格上涨——消费价格上涨”的通胀形成路径尚未传导到位。此外,需求引致的通胀形成路径也尚不通畅,日本季度经济增长波动极大,需求端的通胀引力缺乏力度和稳定性。如此背景下,唯有预期引致的模式变化值得给予厚望。

  其次,信念倾向于自我实现,日本经济在常年“失落”过程中实际上已经积累了物极必反的物理动能,而从日本国民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看,树立信心、强调责任、引导从众可能具有超出政策内容本身的重要意义。日本经济失落已久,2012年名义GDP仅为476万亿日元,甚至还低于1991年的水平。在名义GDP未见增长的21年里,日本经济的增长潜力还在不断积聚,体现在:日本依旧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处于提升状态;日本具有较高储蓄率,较低失业率,这意味着激活消费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从微观角度看,日本民众的心理变化是经济潜能释放的关键,激活内需、提振服务业,迫切需要让日本民众真正战胜对通货紧缩、货币升值、增长停滞的长期恐惧。

  然而,第二季度大幅度的GDP负增长,反而重新激起了日本民众的恐惧,这让安倍经济学前期的一系列关于日本经济即将走出长期通缩的心理暗示大范围失效,进而给安倍经济学继续试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可能已给安倍经济学最终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作者:程实(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