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加快抢修水毁设施

22.09.2014  20:17

昨日,邓海光副省长(前排左三)到我市指导救灾复产工作。

这是邓海光在雷州市东里镇北坑下村海边察看被台风潮水冲毁的堤围。  本报记者 孙昊声 摄

  本报讯 (记者路玉萍 林宇云)受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委托,昨日,副省长邓海光率队深入我市霞山、麻章、雷州、徐闻等地,实地了解台风“海鸥”造成的灾情,深入一线指导救灾复产工作,转达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灾情的关心,强调要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生活,加快抢修水毁基础设施,有序开展灾后复产重建工作,强化对救灾复产工作的组织管理。
  省政府副秘书长颜学亮,省水利厅厅长林旭钿,省海洋渔业局局长文斌,以及省民政、财政、农业、林业、建设部门和通讯、电网企业相关负责人,市领导刘小华、王中丙、伍文兴、何鑫参加相关活动。

  当天上午,邓海光一行先后前往麻章旧县联围、雷州沈塘镇迈豪堤、东里镇沿岸、徐闻和安镇新安大堤,实地察看水利设施损毁情况。

  雷州东里镇沿海的北坑下村,潮水冲垮堤围,淹没了400多亩虾塘,邻近的几个村庄受浸甚至全村被淹没。邓海光说,要做到生态保护和三防安全相结合,提高沿岸防灾减灾的能力。动员村民退塘还滩涂、退塘还林,统一规划整治修复海岸,恢复防护林。同时要出台政策,引导渔民转产转业。

  作为新寮岛唯一进出通道,徐闻新安海堤在“威马逊”中受到严重损毁,“海鸥”导致缺口雪上加霜,3.2公里的大堤6处缺堤,新寮岛成为一座“孤岛”。邓海光要求力争通过这次灾后重建,彻底解决新安海堤逢台风必溃堤以及群众出行难问题。

  在下午召开的汇报会上,市委书记刘小华、市长王中丙和徐闻县、雷州市领导分别汇报了我市防御台风和救灾复产相关工作。

  邓海光充分肯定湛江市防御台风和救灾复产工作。他说,湛江继“威马逊”之后,再次做到了人员“零死亡”,难能可贵。同时,抢险抢通工作井然有序,效率很高,短短两天时间市区已基本消除灾痕,再次体现了湛江各级党委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展现了湛江各级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在此过程中,湛江落实责任制非常到位,各项防御措施非常及时,准备非常充分,三防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并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经验值得在全省学习推广 。

  邓海光强调,救灾复产各项任务繁重,要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生活,认真组织食品、药品、衣被、帐篷等各类救灾物资的供应,尤其要把房屋全倒户、受灾五保户、低保户、孤寡老人、留守儿童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他们得到基本的生活救济和保障;加快抢修水毁基础设施,对全市水利设施工程进行险情排查,按照“长短结合”的原则,逐一制订长效整改方案和当前应急方案;有序开展灾后复产重建工作,综合运用有关政策,帮助群众重建家园,尽快修复各类农业、渔业生产设施,加强物资供应,指导农户根据实际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强化对救灾复产工作的组织管理,救灾复产工作要与灾区基础设施规划、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生态修复、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

  刘小华表示,湛江需要支持,湛江值得支持。在全市上下万众一心、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关键时刻,更加需要省委省政府和省直各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大力帮助,希望继打响“告别茅草房”大会战后,省里继续支持湛江打一场海堤加固提升的攻坚战,湛江有信心创造更多经验、更多亮点来回报省委省政府的关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