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的户籍卡面貌特征栏为何是空白?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南京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户籍调查,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户籍卡。2006年底,南京市档案馆从南京市公安局浦口石佛寺仓库接收了这批尘封60载、由当年民国“首都警察厅”保存的户籍资料,历时四年进行整理、编录,开放150万张民国时期南京市户籍登记卡片对社会提供查阅利用。包括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的户籍资料,其中由于蒋介石户籍卡的缺失,宋美龄的户籍卡位于名人之首,她的卡片身份证号是1字111112号,户籍卡上写着:户主蒋中正,姓名宋美龄……
民国户籍卡要登记指纹
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在民国史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1939年颁发的《国民兵役证施行办法》规定,适龄服役男子必须办理“国民兵役证”,这应该是民国政府实行身份证制度的雏形。其实早在1931年,民国政府就已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规定要开展户籍登记和户口调查,用以掌握各地人口分布情况。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复原、接收和整治工作,面对千疮百孔的南京市政,当局于1945年底开展了居民户口总清查,并于1946年1月修正颁布了《户籍法》,明确提出“已办户籍登记之地方的制发国民身份证”。同年6月,行政院颁布了《户籍法施行细则》,对国民身份证的有关事项作出了具体规定。1947年3月又颁布了《户籍普查法》,为更大规模地开展户籍人口调查完善了法律依据。1947年上半年,国共关系完全决裂,国民政府“戡乱总动员”发表。经筹划准备,1947年至1948年,南京市民政局会同首都警察厅连续开展了两次“户口总清查”与“户口总复查”的大规模户籍行动。
民国户籍卡统一格式为14×8厘米,填报内容十分细致,除了常规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籍贯、教育程度、职业、与户主关系、身份证等常规内容外,还包括外貌特征、宣誓时期与宣誓地点、兵役、义务劳动、保甲番号、左右手指纹等,户籍卡正反面有28项之多。卡片对一些个人主要特征作了详尽地描绘,如左撇子、瘸腿、麻子脸等,都会一一描述。卡片的“职业”一栏更是无所不包,从大学教授、政界要员,到卖烧饼的、拉人力车的、制扇的、种菜的……这批沉睡多年的户籍档案,真实地记录了60年前作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南京曾经开展的户籍调查登记管理的历史。它们是1945年至1949年间南京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头百姓的户籍资料,其中不乏桥梁专家茅以升、画家傅抱石、教育家吴贻芳、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吴良镛、农业专家吴隆平及国民政府高官戴季陶、于右任、陈诚、白崇禧、张灵甫、傅斯年等各界名人。那些斑驳的字迹、泛黄的照片,仿佛都在诉说着当年南京城中的斯人斯事……
宋美龄户籍卡的户主是蒋中正
由于蒋介石户籍卡的缺失,宋美龄可算作整理出的民国百余万户籍卡中的名人之首了。她的卡片身份证号:1字111112号,户籍卡上写着:户主蒋中正,姓名宋美龄,教育程度留学,年龄45岁,本籍广东,寄籍南京,与户主是夫妇关系,保甲番号— 1区31保1甲,住址黄埔路国防部内。卡片上没有贴照片,也没有填写面貌特征、指纹信息。这应该不是宋美龄本人亲笔填写的,卡片上的内容可能是当时的户籍登记人员填的。因为没有人敢问她要照片,也没人敢看她双手上的指纹是什么,估计除了蒋介石,也没人敢妄论她的面貌特征,因此都是空白。
宋美龄,海南文昌人。1897年3月23日生于上海一个传教士兼商人家庭。宋美龄在家排行第四,大哥宋子文,二弟宋子良,三弟宋子安,大姐宋霭龄,二姐宋庆龄。1918年5月,宋美龄加入了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开始从事社会服务工作和社会活动。
1922年,宋美龄在上海孙中山家中与蒋介石相识,并以蒋介石为英雄而加以仰慕。此后,蒋向宋求婚。1927年12月1日,宋美龄与蒋介石在上海举行了隆重的结婚仪式,蔡元培等为证婚人。结婚后的宋美龄,充分发挥其第一夫人的影响,进入了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