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办事中心制度 提高行政效率

11.08.2014  12:12

  本报近日报道,万江街道推动28个社区设立党政公共服务中心,居民只需将材料交到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可以替居民代办95项业务。目前,万江已有10个中心开始运作。此举,既提高了效率,又让干部群众轻松。

  两年前,黄江也在镇内推动综合社区服务中心全覆盖,为群众提供养老、家庭、生活、娱乐等社会公共服务。而万江是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的行政服务。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全市绝大部分镇街目前已经设立便民办事中心。各中心名称稍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从体制上推进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的载体和平台,是一个方便老百姓的“服务器”、提高行政效率的“加速器”。

  但我们不能忽视,办事中心在服务群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入驻办事中心的审批部门或单位往往“只挂号不看病”,形成“体外循环”的审批模式。申请人跑了窗口又跑部门,“一站式”服务变成了“多此一站”,中心成了徒有其名的“收发室”。同时,部分审批部门领导的观念还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办事中心的各个窗口,是部门与企业、群众的重要桥梁,是部门负责人接受第一手资料的关键环节。因此,设立窗口的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窗口建设和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加强人员行为约束,加大业务培训力度,确保岗位顺利运作,把好第一关。

  要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核心是放权,各镇街在今后工作中,要把局长、科长们的审批权下放给窗口,全权委托给窗口审批,原部门不再另行受理。对一些不能授权窗口审批的事项,要由部门制订详细的审批流程图,明确每个审批环节的审批时限和责任人。

  失去监督的权力,就会沦为腐败的温床。部门大量权力下放到中心窗口后,如果不加强监督,办事窗口也会出现腐败。因此,各镇街、各办事中心能否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办事中心的效率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