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望”为何难以打消观望?

20.03.2015  13:33

  2015年1、2月份的网签数据显示,月成交量在600—700套。不少项目的销售人员也反映,近期,尽管客户上门量大增,但是观望者居多,实际成交的比例小。那么,“官望”难以打消观望的原因为何?

  政策对三四线城市影响偏弱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类似梅州这样的三四线城市,消费者更关注实际的房价有没有下跌?跌幅有多大?利好政策是否在宏观上有助于提升楼市预期,恢复消费者信心,这些都是次要的。

  纵观2014年的梅城楼市,江北、新县城两片区的房价有明显下降,也因此,在实际成交中取得了较好的销量;反观江南片区,尽管商家的促销力度和优惠幅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该片区绝大多数的楼盘实际成交价仍在5500元/㎡-6000元/㎡左右,更有在6000元/㎡以上的。房价的“”成为了很多刚需消费者驻足观望的重要原因。

  新县城福鼎新城项目的销售刘经理告诉记者,据其观察,很多消费者对利好政策的敏感度并不高,之所以会出手,是因为他们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房价降了,而且似乎再也难以下降了,才选择购买的。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与一二线城市相比,梅州的房价基数相对较小,总价相对较低,降息、降准等政策对消费者的影响反倒不如降价来的明显。

  消费者对房价降价期望过高

  梅城楼价经过一年的调整,在很多开发商看来,如今的房价已经进入非常透明的阶段了,再降下去,似乎只有亏本出售了。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单,这也是造成其观望的原因。

  在一家企事业单位上班的张先生表示,“江南的房价还是很高,以我目前的收入,即便有家人的支持,我也得积累个5、6年才能凑足首付。考虑到装修费用和以后的还贷压力,我还是难以下决心是否要买。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消费者居住需求的提升,开发商的建筑理念和服务理念也在完善,再加上拿地价、人工价、物价的不断攀升,建筑成本当然也就随之提高。算上税收和营销费用,目前梅城的房价已经在微利润区间了。市场应该允许房产商有一定的利润收入,要不然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开发商,也会是消费者和整个行业。消费者不能盲目地估低房价,坐等房价下跌。

  开发商应主动寻找有效需求

  过惯了顺风顺水的日子,部分开发商对楼市突然发生的转变难以适应,仍然凭借着传统的口碑来营销,“坐等靠”的思想让其错失了不少销售良机。

  在目前梅城楼市库存偏高,消费者大多处于观望的形势下,房产商更应该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主动寻找有效需求,以销量换生存。

  据了解,江南某知名楼盘将与本地主流媒体相结合,利用其良好的宣传平台,放低价格姿态,抛出一批精品单位,主动寻找市场有效需求。这种模式或许可以成功地化解其营销压力,从而促增销量。但这应该仅仅是开发商不断探索道路上的一条小径,更多适合自己项目的营销模式还有待被发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