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定州“幸福院”老人元宵节“吃”出幸福感

05.03.2015  21:18

厨房内,老人们正在自己动手炸油条。 董莹 摄

 

村干部与老人们一起举杯,共庆元宵佳节。 董莹 摄

 

“互助幸福院”院长边增才正在给老人们读报。 董莹 摄

中新网定州3月5日电 (吕子豪 董莹)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在河北省定州市叮咛店村“互助幸福院”,20余位留守、独居老人通过动手炸油条、听院长读报等方式,欢度元宵佳节。

农村“互助幸福院”主要是通过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等方式解决村里留守、独居老人的养老问题。截至目前,定州市共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95所,覆盖面达60%。

5日上午8时许,记者早早驱车赶到距定州市区10余公里的叮咛村“互助幸福院”。占地700余平方米的院落被打扫的干净整洁,七间坐北朝南的正房宽敞明亮。厨房内,擀面、切条、下锅……老人们聚在一起,自己动手炸起了油条。

“面是我们昨晚和好的,今早6点多就开始下锅炸,现在已经出了三锅。”据今年83岁的院长边增才介绍,平常大家都是各自带粮带菜、自己做自己吃,偶尔会吃“伙饭”。今天是元宵佳节,为了给老人们增添节日情趣,便想到和老人们一起动手炸油条。

炸好的油条摆上桌,桌上还有定州特色食品手掰肠、杂烩菜、肉冻儿等。边增才端起桌上已倒好的橙汁,高声说:“我们的生活幸福吗?国家的政策好不好?”老人们满脸笑容,“幸福”声此起彼伏,共同举杯,现场其乐融融。

“只有2位老人跟子女回家过节了。”边增才称,幸福院是2011年建成,当时自己跟10位老人一同入住,现在的老人已增加到20余人。他们大多是因为子女外出打工无人照料的留守、独居老人,年龄在71岁至83岁之间。

饭后,边增才和老人们聚到一起,通过读报的方式,向老人们宣传起了政府的好政策:“定州市委组织部37名党员志愿服务者分7个小组分别深入贫困户家中,给他们送去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

边增才称,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是作为一名老党员,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却永远不会老。“只要身体允许,我就会为大伙服务到底。一句话,帮助别人也快乐自己!”

81岁的老人王灵梅说,自己已在这儿住了3年,虽然家里的2个儿子和4个女儿都很孝顺,每年抢着接自己回家过节。但自己仍觉得跟幸福院的老人们在一起更自在些。“老人之间更有共同话题,一起拉拉家常,回忆一下那个年代的经历,感觉很美好。”

83岁的边进夫老人对自己2011年刚入住那年的冬天,因高血压半夜头晕被老人们连夜拉着小车送去医院的情景记忆犹新。他称,如果当时是在自己家,半夜发生这种事情,根本没人知道,后果会很危险。进“幸福院”后,健健身、种种花,过节大家聚在一起下下象棋、打打牌,有个头疼脑热,还有大伙儿照顾,比自己在家开心多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