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路织补店还有一家在坚守

12.07.2017  14:54

大洋网讯 在上个世纪,广州街头也经常出现织补匠的身影,但随着时代发展,这个行业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城内大街小巷,发现多家织补摊均已不见踪影,而几家依然在坚守的织补店也在经营方式和收费上发生了明显变化。

现状市面上织补店买少见少

据了解,织补和一般的缝补不同,织补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工种,讲究的是整旧如新,传统织补最擅长的是毛衣、羊绒、针织衣物等。据了解,织补店的收费没有统一标准,有的按破洞断头收费,有的按小洞周长计算,还有的按厘米定价。

据资料显示,广州的织补行业在清朝时期便出现,鼎盛时期,宝华路上一条街便开有9家织补店。但随着经济发展,织补行业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市面上织补店也越来越少。

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店租越来越贵、继承手艺的年轻人稀少是织补店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而那些依然坚守的织补店,起步价普遍比以前增了一倍。

华新织补店。记者徐敏摄

这些织补匠还在坚持两代织补匠撑起70年老店

在宝华路上,有一家从解放前便开门营业的“华新织补店”,店铺由两代织补匠马丽卿和她的媳妇坚守着。年过八旬的马丽卿从十几岁起拜师学习织补,在这行已做了70多年,夫妻俩手艺精湛,靠织补养活了家中好几个孩子,“以前的生意比较好做,常常有西关小姐和太太拿丝袜、旗袍过来补。

过去的织补生涯中,马丽卿补过几十元的平价衣服,也遇到过上万元的奢侈面料,无论是有破洞的西装、衬衣还是羊绒衫、旗袍都能在她手里“起死回生”。采访当天,有街坊拿着衣服上门光顾,只见马丽卿从桌子底下摸出了两个小竹牌,竹牌上各写有一半的字体,“竹牌你拿走一个,明天下午凭竹牌来取衣服,如果两个竹牌合起来能拼出完整的数字,就可以把衣服拿走。”据了解,这种独特的取货方式,马丽卿从开店起一直沿用至今。

马丽卿介绍,广州织补业鼎盛的时候,仅仅宝华路上就有9家店,但如今留下来的只有她家。马丽卿称,以前补一个普通面料的小洞收5元钱,随着物价上涨,现在要十几二十元。

(信时记者张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