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列出治水提质行动“路线图”
今年深圳“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李毅提出了水污染治理话题,引起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马兴瑞和市长许勤的高度关注。日前,市政协组织全国、省和市政协委员,分三路调研深圳湾、龙岗河和茅洲河污染治理情况,并提出未来五年深圳将投入800亿元治水。
与深圳大部分地区的情况一样,“治水”也是宝安区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工作之一。宝安区内有西乡河、新圳河、茅洲河等66条河涌,“污、脏、臭”几乎是区内河涌的普遍现象,66条河涌有64条水质劣于五类水标准,河流综合水质连续3年排名全市最后。
为改善水环境,2011年底,宝安启动了新圳河—西乡河水环境整治工程,将该项目列为2012年度宝安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为确保顺利完成两河治理的目标任务,2012年11月,宝安区率先在全市推行河长责任制,由区委书记担任河长7.62公里的西乡河的“河长”,区长担任河长7.53公里的新圳河的“河长”,对两河治理提上“史上最高”的级别。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十条”后,宝安又制定《宝安区治水提质方案》,对宝安治水列出了具体“路线图”。
经过一系列治理,西乡河、新圳河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实现防洪达标、旱季污水不入河、非感潮河段水清岸绿的综合治理目标。但这还远远不够,受大铲湾污染潮水回溯和自身水动力不足等因素制约,西乡河、新圳河距景观河道的水质改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而除了新乡河、西乡河,宝安其他64条河流更是亟待治理。
宝安的河流为何污染如此严重?宝安治水之“难”难在何处?“水十条”出台后,如何让宝安恢复“水秀山清”的昔日容颜?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了解。
A
城市快速发展给水环境造成破坏
7月初,位于宝安新安六路的咸水涌再次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由于长期散发恶臭,咸水涌对面宝安小学的师生不得不长期忍受,“臭水沟”甚至成为宝安小学综合实践课或科学课上的环保课题,不时被拿出来研究和讨论,但问题依旧无法解决。
“污、脏、臭”几乎是宝安区内河涌的普遍现象,66条河流有64条水质劣于五类水标准。造成这个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无疑是城市快速发展和急剧扩张带来的水体破坏。宝安区环水局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排向宝安河流的污水中,生活污水占95%,工业污水占5%。
在水环境承载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排水管网建设混乱、城市化无序开发更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宝安的污水管网由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投资,许多社区在当初建设污水管网时没有与市政管网接驳,而且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将污水就近排放,“哪里有河就往哪排,旁边有河道就接到河道,旁边有雨水箱涵就往里面接,这使得污水无法通过市政管网流到污水厂,而是全部排入了河道;再加上大量断头管、错节乱排管的存在,污水对河流的污染可想而知。”
由于城市开发强度过大,宝安的河流用地受到挤占。据初步统计,全区河道蓝线范围内建(构)筑物已有2598处,占地面积达167.5万平方米。市政建设项目改变水系、侵占水域面积,目前新宝安水域面积仅为7.4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率仅为1.8%,远低于国家8%—12%的要求,导致河流防洪调蓄、污染自净功能基本丧失,不仅加大城市防洪排涝压力,还加剧水环境恶化程度,以致有不少人感叹:“西乡河以前是河,现在只能算是‘溪’了。”
与河流污染速度不成正比的,却是宝安污水处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河流治理的节奏。2008年,宝安第一座污水厂正式投入使用,在此之前,宝安的河海污染了整整30年。目前,宝安已建成的4座污水厂处理规模为66.5万吨/天,远小于实际产生的100万吨/天污水量。仍有490立方米/秒的规划泵站尚未建成,占规划总抽排规模954立方米/秒的52%。应建未建污水管网达1877公里,占规划总长3128公里的60%;有1020公里规划雨水管网未建成,占应建市政雨水管网2685公里的38%。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