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民政 一枝一叶总关情

26.08.2015  17:57
突出民生保障、创新社区治理、扩大社会参与、优化社会服务      别开生面的开放性公益活动、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示范点、春风化雨的社会组织发展基金……近年来,宝安区的民生举措都朝着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前行。春华秋实,这种探索收获了累累硕果。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的创新转型都最终要落实到民生保障这一基本点上。民政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围绕的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正是有了这层深刻认识,宝安区民政局让“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在全局上下外化于形,内化于心。通过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积极践行“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双年”工作各项部署,突出民生保障、创新社区治理、扩大社会参与、优化社会服务,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全面提升宝安民政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本版撰文:  柳艳  李振超 
        引入社会力量  打破社会救助政府单一模式 
        “你知道宝安区有多少自闭症孩子吗?”“如果拿到项目资金,你们打算怎么用?”……2014年底,宝安区首届优秀公益慈善项目选拔赛上,台下的评审专家抛出一个个犀利专业的问题,以了解评估参与选拔公益项目的“含金量”。 
        20多家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和福利机构申报的慈善公益项目,涵盖关爱特殊儿童、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弱势群体和困难义工等类型。区慈善会委托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全程运作项目选拔,经过初选、入户调查、现场评审等环节,最终评选出9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这是我们的一次尝试探索。过去传统模式是通过调研自己定项目,常年按照既定项目来做。当我们募集到更多善款后,怎么帮助更多的人是慈善会的价值所在,于是想到借助社会力量来帮扶更多有需要的人。我们希望通过开放性公益活动打造枢纽型慈善机构,提升公益慈善社会组织的专业水平。”宝安区慈善会负责人指出,公益慈善项目选拔,就是要让慈善救助涉及更多领域、覆盖更多困难群众,成为区慈善会救助项目的有益补充。 
        这是近年来宝安区在社会救助模式上不断寻求创新思路的缩影。 
        2015年1月6日,一场由宝安区民政局牵头,名为“让爱·启程”的社区家庭公益援助项目启动仪式别开生面。这项爱心活动由景旺集团捐助50万元对宝安区困难家庭进行援助,唐韵社区公益援助服务中心发起执行,计划走访关爱困难家庭300户,并对150个家庭进行实际的经济援助。 
        据了解,“让爱·启程”是社区家庭综援体系的一次有益尝试,打破了以往单一以政府提供经济补贴为主的家庭援助模式,引入社会专业力量,扩大至低保户、单亲、失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及家庭,提供心理、法律、推荐工作岗位等全方位的综援服务。 
        通过向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创造条件,宝安区鼓励更多社会组织通过帮扶项目、捐赠、提供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参与社会救助,发挥社会组织提供多样专业化帮扶服务的优势和作用。 
        除了激活社会资源,宝安区民政局也积极创新低保管理模式,“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进度加速: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民政社会救助管理系统,搭建社区申报、街道初审、区级审批的网上服务流程,推进社会救助信息化。 
        整合社区资源  建设新型现代社区 
        2015年5月13日下午,由深圳市民政局、宝安区民政局举办的“社区建设示范点项目”在新安街道海华社区公园启动。来自全区6个街道17个示范点的社区代表和海华社区居民共同见证了启动仪式。 
        据了解,“社区建设示范点项目”是今年深圳市基层治理的创新性项目。旨在通过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示范点项目试点工作,形成全市社区建设的样板,带动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整体提高。全市首批99个示范点社区中,宝安区海华、海裕、宝民等17个社区成为首批示范单位。首批17项特色项目,包括了老年人呼援服务、心理减压室、垃圾分拣等10项公益性服务,以及社区智能柜安装等7个商业性项目。          可以说,“社区建设示范点项目”以点带面,推广典型,全面提升宝安区的社区建设水平,有效整合社区资源,引导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带动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整体提高,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在完善社区自治架构方面,宝安区还有不少漂亮的“自选动作”。如新安街道海华社区居委会,创新性设立了海汇十巷经营者委员会、公园管理委员会、50区综合治理委员会、家庭事务委员会、文化事业委员会、社会组织发展委员会等6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一摊自治事务,收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新安湖社区组建“社区民情观察员”队伍,邀请热心居民不定期走访社区,了解居民生活、难点与焦点问题,及时反馈到社区居委会。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社区工作繁杂的形象比喻。为了明确权责、提升服务效能,宝安区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组织有关单位对社区承担的工作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进一步明晰社区工作站职责,逐步理顺区、街道、社区权责关系。 
        无论是“社区建设示范点项目”的纵深推进,还是社区自治架构的完善等创新性尝试,均是朝着推动宝安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方向前行。春华秋实,这种探索也收获了累累硕果。在5月25日举办的“2015年中国社区发展论坛暨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年会”上,宝安区社区建设工作再获殊荣:新安街道办事处、西乡街道桃源社区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新安街道慈善帮扶促进会会长蔡常福,分别荣获“社区发展奖”、“社区贡献奖(集体)”、“社区贡献奖(个人)”奖项。            培育治理载体  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 
        在宝安区海裕社区,社区发展基金会是一个活跃的非官方公益性组织。2014年12月,海裕社区成立社区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理事、秘书长均由社会贤达担任,通过银行理财产生经济效益,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壮大、社会组织承接社区自治项目等提供必要的资助,调动社会元素参与社区自治的积极性。自开展募集资金活动以来,得到了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截至目前筹募的资金达220多万元。 
        海裕社区的探索成为宝安创新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样本。在多元的社区治理中,实现社区共治的责任被分解落实到一个个具体载体上,社会组织就是其中关键一环。 
        据了解,宝安区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等措施,大力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和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 
        宝安区还创新对社会组织的扶持方式,实行项目化资助。2015年,扶持社会组织专项资金增加到300万元。出台《宝安区社会组织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3A以上评估等级和新成立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给予创优扶持;对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类、文体教育类、社区服务类、经济和科研类等项目的,择优给予项目扶持。目前已对17家3A以上等级的社会组织给予了创优扶持。  
        此外,宝安区还完善区级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建设,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该中心位于广场大厦14层,建筑面积460平米,是一个集孵化培育、资源整合、提升能力、合作交流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平台,计划于今年下半年正式运营。 
        洒满阳光和雨露的“温床”上,催生了大批充满生机的社会组织。据了解,目前,宝安区有社会组织1044家,其中社区社会组织354家,占34%。如宝民社区先后培育了企业连心互助会、医疗药品经营者协会、来深建设者服务中心、民族之家服务中心、假日学生会等“接地气、有朝气、聚人气”的特色社会组织20多家。            破解养老难题  构建“9064”服务格局 
        宝安区作为人口大区,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20年全区常住老年人口将达13.8万。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难题,宝安区民政局给出的答案是:扎实推进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9064”养老服务格局(90%老人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 
        5月27日下午,沙井步涌社区寿星苑的两层小楼里,86岁的麦奶奶坐在养老公寓房间的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和老伙伴们聊天。说到养老公寓的生活,麦奶奶竖起了大拇指:“和老邻居住在这里,娱乐方便了,保健也方便了。儿女们都住在这个小区里面,走两步路就可以回家。这里的老年生活让我非常舒心。” 
        近年来,沙井步涌社区建起了养老公寓,入住的大部分老人的子女就住在步涌社区或离社区不远的地方。每到晚上或节假日,这些老人的家人都会来养老公寓看望。把养老院搬到社区,让本地老人既有地方养老,又不会离家太远。2014年,这种“离家不离亲,离家不离社区”的新型社区养老模式被列入2014年宝安区委、区政府20项重点改革项目,并向宝安全区推广。 
        目前,宝安已建成6家日间照料中心和17家社区长者家园,  新增社区养老床位445张,现已全部投入运营。 
        一方面深挖公办养老资源、一方面加快发展机构养老,宝安区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原则,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投入。目前,正在加快建设一所区级公办养老院,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包括康达养老公寓、前海幸福公馆等4个由社会力量申办的养老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上述机构全部建成后将增加养老床位2810张,为保障基本养老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为了健全老年人社会福利保障,今年10月即将实施的《宝安区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试行办法》,为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入住建立起一套评估轮侯标准和体系,具有专业性、广泛性和公平性的特点。据了解,该体系将对老年人健康、收入、家庭、失能程度、疾病状况、照护情况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享受基本养老服务的层级类型、轮候顺序,指导宝安区老年人入住接收和照护评估工作,保障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公开、公平、公正地向老年人提供服务,特别是保障有照护需求的困难老年人优先入住。 
        宝安区民政局 
        打造“掌上微民政” 
        今年以来,宝安区民政局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将传统民政宣传方法与现代信息传播途径相结合,积极打造“互联网+民政”,将服务窗口搬到老百姓家门口,放进群众的口袋里,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推动民政进入“掌上时代”。 
        线上:三大功能助推微信公众平台 
        一句简介、一条二维码、一个微信号、一条推送信息,这就是“宝安民政”微信公众号,能为群众提供信息查询、网上预约、办理进度查询、互动交流等服务。 
        在信息查询服务方面,市民添加关注后,即可通过发送关键字查询宝安民政各类服务机构的办公地点、时间和联系方式、办理须知等相关要求以及常见的民政法律法规等信息,还可对民政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预约办事服务方面,群众可随时随地在微信上点击进入可预约办事项目,输入申请人相关信息及预约办证类型、办理时间,后台即对其进行登记。此后,持有效证件在预约时间内到服务地点办理即可,减少市民办事等待时间。 
        在互动交流方面,宝安民政微信号将随时关注国内民政最新动向,即时推送各类最新法律法规和民政信息,帮助订阅市民了解办事信息,在线解答市民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市民意见建议。 
        除上述功能外,公众号后期还将加入办理进度查询功能。办理事项需多个工作日的,在递交相关材料后,申请人可随时通过客户端与后台联系,掌握申请办理实时情况,证件办结后第一时间通知申请人,不必担心漏办、拖拉延误等情况发生。           线下:三大特色翻新传统办事指南 
        一份民政设施画册、一份办事指南、一份通讯录,全部整合在一张巴掌大的地图上,这是《宝安民政地图》给人的初步印象。 
        为更大限度地让民政便民信息覆盖全体宝安居民,同时方便无法使用微信号的老年人、困难居民等群众享受到民政“零距离”服务,宝安区民政局制作了纸质《宝安民政地图》,通过社区服务中心、U站等平台发放,用新方法将传统的宣传册变成便民服务指南。 
        民政地图既形象直观,又便于收藏。地图将宝安区各类民政设施从传统的文字语言转变为符号语言标识在地图上,更为形象直观。同时,民政地图采用标准的地图用纸制作,结实美观,折叠起来只有约巴掌大小,便于收藏。 
        民政地图不仅标明了社区工作站、婚姻登记处、社会福利机构、救助场所、社会捐助站、烈士纪念设施、墓园等7类共155处民政设施的地理位置,地图背面还详细列出所有民政设施的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便于居民进一步查询。同时还附有各类常见办事项目的服务指南,列明办理事项所需条件和申请材料,让群众少跑冤枉路。 
        据了解,该民政地图还与民政官方网站、微信号互联互通。民政地图上标注了二维码,市民扫一扫即可进入宝安区民政局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了解查询更多信息。同时,民政局官方网站和官方微信将及时发布民政地图的内容更新,并告知市民最新民政地图的发布时间和发放地点等。 
        这么好的一份地图,要多久可以拿到手呢?宝安区民政局已经将其列入了“马上办”项目,委托专业公司制作,首批将印制5000份,最迟今年9月底前就可以与市民见面啦!同时,微信公众号也在加紧设计制作中,预计与民政地图一起同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