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地方债借新还旧数额较大 管理仍待规范

25.06.2014  05:27

  6月24日下午,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报告了201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这次的审计工作报告厚达27页,从九个方面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专家指出,审计工作报告充分反映了审计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成效,即一手抓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打击和惩处腐败,为国家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一手抓体制机制制度性问题,积极提出完善制度和深化改革的建议,为有关方面改进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体现出审计监督的深度、力度和广度在进一步加大,也说明审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和作用在不断提高。

   盘活资金,把“沉睡”的钱用起来

  作为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审计不仅要促进用好增量资金,确保有限资金用于事关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维护公共资金的安全性;也要促进盘活存量资金,避免大量资金“趴在”窝里“睡觉”,留在账上好看,造成闲置浪费。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重点审计的32个中央部门结存资金半数闲置超过一年。至2013年底,这些部门结存资金974.20亿元中,有493.80亿元(占50.69%)是2012年底前形成的,结转超过5年的有8.36亿元。

  审计还发现,中央财政对创业投资基金的投入闲置较多。批准设立的141个基金中,39个未按时成立,加之部分已成立基金参股方未足额出资,导致财政投入23.22亿元滞留在托管账户;由于业务开展慢,已成立基金筹集的资金中,有127.75亿元结存未用。此外,还有2个中央财政直接投资项目取消,财政投入4000万元闲置。

  “当前,一些地方财政存量资金较多,举债规模也较大,同时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投入不足,有的还将财政资金投入竞争性领域,反映出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未得到有效发挥。”刘家义指出。

  针对以上问题,审计工作报告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出发,提出“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整改意见。

  审计工作报告指出,应健全并严格落实财政收入征缴、退库制度,清理地方财税优惠政策,严控对竞争性领域的财政支出。抓紧研究出台财政存量资金管理办法,对确属没有指定用途或因政策变化无须继续执行的存量资金,应尽快清理,统筹安排使用。

   严格管理,“三公”经费不能随意花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其2012年和2013年未经批准的“双跨”团组中,邀请自然科学基金会主管项目的1名工作人员持因私护照分别出访美国、加拿大,承担其费用4.12万元。

  ——中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和加拿大开展页岩气技术考察团”2013年1月改变在美行程,前往拉斯维加斯停留3天,回国后还报称当时在加拿大考察。

  ——海洋局2012年组织的跨部门“赴南极长城站考察慰问司长团”,批复11天、实际行程13天,其中6天在法国和智利(含2天转机时间)。

  ——交通运输部、民政部等22个部门在非定点饭店召开会议384个(87个在五星级酒店)。

  …………

  针对“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使用不严格问题,审计工作报告的点名批评毫不客气。

  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国务院“约法三章”要求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审计工作报告既详细反映了一些中央部门和所属单位“三公”经费和会议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还揭示了一些地方转嫁因公出国(境)费用、违规使用公务用车、在公务接待中购买礼品等问题。

  “通过审计,促进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整改,并加强对下属二三级单位的管控,严格预算管理和财经纪律,有力推动中央政策规定落到实处。”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审计工作报告建议,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从审计情况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仍然突出,反映出一些单位和个人法纪意识淡薄,责任追究和处罚也不到位。为此,应严格落实预算单位和负责人员遵守财经法纪的主体责任,严格责任追究,进一步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相分离的监督制约机制,依法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刘家义说。

  审计工作报告还建议,对违规列支“三公”经费和会议费、违规建设楼堂馆所,以及层层滞留、虚报冒领、骗取套取财政资金等问题实行一案多查,坚决遏制失职渎职和腐败问题,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借新还旧,地方债管理仍待规范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审计始终把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审计工作报告加大了对一些关键领域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反映力度。

  在财政领域,主要跟踪审计了2013年6月底以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变化情况,揭示了一些地方债务借新还旧数额较大、通过新型融资手段举债规避监管等问题。

  审计发现,省本级债务借新还旧数额较大。2013年6月底至2014年3月底,9个省本级为偿还到期债务举借新债579.31亿元,但仍有8.21亿元逾期未还。相对而言,9个市本级由于2013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长,债务负担有所减轻。

  与此同时,个别地方债务举借和使用不规范。2013年6月底以来,4个市本级违规由政府担保或不合规抵押融资157亿元,违反合同约定将108.62亿元债务资金用于房地产开发、项目资本金或其他项目建设等。此外,4个省市本级还通过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私募债等新方式举债69亿元。

  对此,审计工作报告建议,应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限定债务资金投向,适度加大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等方面的政府性债务资金投入。

   化解隐患,金融领域资金安全不容忽视

  ——有的企业通过贷款“空转”套利,抽查25家黄金加工企业2012年以来虚构贸易背景,进行跨境、跨币种循环滚动贷款累计944亿元,套取汇差和利差9亿多元。

  ——对3家金融机构的审计发现,违规放贷或办理票据业务、掩盖不良贷款等问题183.34亿元;虚增中间业务收入、账外存放资金等财务违规问题34.98亿元。

  ——由于对互联网等新型金融业务的管控滞后,一些不法分子涉嫌利用互联网金融等进行非法集资、网络诈骗案件11起,涉及金额800多亿元。

  这是在对工商银行等8家银行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金融机构的审计中,发现的有关信贷投放和业务创新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金融领域,主要审计了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相关监管情况,发现有大量贷款通过同业合作、基金理财等通道规避监管,投向国家限制的融资平台公司及房地产企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金融等进行非法集资、网络诈骗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利于推动有关部门及时堵塞漏洞、化解隐患。

  审计指出问题后,相关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制定完善制度及工作流程211项,整改违规问题金额200.89亿元,处理844人次。

   揭露腐败,审计发现三个新特点

  严肃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腐败案件线索,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是审计的重要职能之一。报告指出,各项审计中发现并移送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314起,涉及1100多人。

  今年通过分析审计发现的314起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归纳出当前腐败案件的3个新特点,即群体性腐败问题严重、违法犯罪方式更加隐蔽、权钱交易收益远期化。

  审计发现,314起案件中,有112起(占35.7%)是“串案”“窝案”,涉及760多人,其中31起案件有主犯的近亲属参与。这类案件大多以一名或几名公职人员为核心,以其掌握的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为支撑,案件链条往往牵扯十几人或数十人,有的涉案人员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与此同时,违法犯罪方式更加隐蔽,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有意培植利益关联方“代理”作案,有的将原本可以按正常程序开展的行政审批等事项,指定中介方介入协助,并最终从中介方获得利益回流。在股权转让、招投标、资格申请、投融资等业务中,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审计发现此类案件80多起,涉及200多人。

  审计还发现权钱交易收益远期化案件109起。这些案件中权钱交易趋向索取投资入股、业务垄断、矿产开采等隐性利益,有的在位时只“帮忙”不收礼,待离职后再兑现;有的将部分违法所得投入公益事业树立“道德”形象,或谋求政治地位。

  “通过深入分析,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和异常事项,提高案件发现和查处能力,而且同时又为有关部门实施精准打击提供了明确靶向,做到标本兼治和源头反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