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店百年客栈修缮复原 中和戏院等陆续修缮

11.09.2015  18:47

  即将完成修缮的通新客栈外貌

  老客栈内部修缮后。于志强 摄

  大栅栏粮食店街,每天来这里逛的游客上万,可很少有人把目光停留在79号——这座破败的二层小楼上。如今揭开铁皮围挡的“面纱”,青砖灰瓦庄重典雅,红绿窗棂古色古香……人们这才注意到它——“通新客栈”,已有百年历史,属于市级文物。其实,在游客如织的大栅栏,像这样因不为人知而门庭冷落的文物旧迹还有很多。眼下,西城区正逐个修缮,让它们重现昔日光彩。

   格局不变修旧如旧

  顺粮食店街自北向南走,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街各色小旅馆、小吃店让人目不暇接,百年老客栈就坐落在街的尽头。这座饱经沧桑的建筑约建于清末,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整栋建筑占地约740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两层,面阔7间,平面呈“”字形。目前,修缮已经入尾声,焕然一新的楼体散发出昔日的神采。

  建筑立面是青砖清水墙,腰檐上有小垂花头雕饰。正中大门,门头之上,老招牌被清理干净,“通新客栈”四个大字阴刻石上。大门两侧,方窗依次排开,窗边线脚略作雕饰,门前的台阶也剔除掉了后来砌上的水泥砖头,露出了最早的长条方砖……一切都还原了过去的老样子。

  步入楼中,透亮的天井、朱红的柱子、宽敞的庭院……也都是过去的老样子。施工人员介绍说,为了保证修旧如旧,他们在修缮时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

  对于这座建筑,《宣南鸿雪图志》上有这样的记载:该建筑其中有两个内天井,房间沿田字路径分布四周,中间有通道连通前后庭院。如今,再次走进楼中,格局依旧。

  站在庭院当中环视四周,东、西、正、倒四座楼排列分明。各楼前廊之间又加平顶围廊连接,形成跑马廊。拾阶上楼,踱步回廊,与一排排旧式木门擦肩而过,瞬间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老客栈改行文创

  “这处清末的老客栈,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旅馆使用,就是后来的粮食店街国营第十旅馆。”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从上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前,大栅栏一带先后出现了许多国营旅馆,其中不少都和第十旅馆一样,由过去的老楼改建而来。

  市场经济大潮中,越来越多当年的国营旅馆转制、改行,坚持到现在的已是凤毛麟角。这次修缮后,粮食店街第十旅馆也不再涉足住宿行业,而是转向文化创意产业,向市民开放。

  “在大栅栏这片繁华的商业地段中,这座建筑做工精细、朴实规整,无任何炫耀浮夸的商业气味,从而成为粮食店街整体业态的重要历史文化节点。”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王志忠说,大栅栏是北京的特色街区,也是西城区重点建设京味旅游的街区。去年,“北京国际设计周”中设计与艺术创意项目被引入这片老街区,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活化提供了新思路——在尊重老街区肌理的前提下,探索老房子新利用,通过设计将全新的业态引入其中。

   中和戏院、三庆园等陆续修缮

  与“通新客栈”同在粮食店街的中和戏院,也正在修建复原中;不远处,三庆园老戏楼的复原建设正在进行;再向西,大栅栏西街里的护国观音寺,也在筹划修缮……王志忠说,大栅栏这一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政府部门希望重修文物旧迹,将其打造成为重要文化节点,来提升街区业态和文化品质,这也是推进大栅栏地区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和戏院旧时称“中和园”,有着200年历史了。当年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都曾在这里登台献艺,是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出入的体面场所。

  史料记载,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天,正在协和医院治病的张学良先生早晨起床感觉身体不错,便吩咐自己的侍卫官谭海邀请英国驻华武官蓝博森博士,一起到前门中和剧院看戏,当时梅兰芳主演的《宇宙锋》正在该院上演。听戏期间,侍卫向张学良秘密报告了事变发生,张于是急匆匆走出戏院……

  仅仅百十米远,位于大栅栏商业街18号的三庆园老戏楼正在重建。该戏楼1796年建成,与同在大栅栏地区的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同乐轩、庆和园、中和园并称“京城七大戏园”。当年,京剧大师谭鑫培、梅兰芳、尚小云都曾在此长期驻演。1958年戏园被改为大栅栏商场职工食堂,14年后因房屋破败而彻底拆掉。

  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三庆园的重建将根据历史图片及史料,恢复1905年重修后的建筑格局,戏园分为地下两层和地上两层,总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其中,舞台将在原规制上扩大,观众席设计为茶座形式,二楼设小包厢,即将重现百年前的梨园风采。(巩峥 曹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