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舞会客!让“非遗”舞蹈在华师“活起来”

14.12.2017  10:14
新闻  

灯光渐暗,音乐厅陷入黑暗之中,忽然一束光打在舞台上,一位舞者在灯光下围绕着一个威严的“雄狮头”缓缓起舞,随后舞台的灯光全部亮起,所有的舞者高举着“狮头”大步迈开、摆动跳跃,气势雄浑……

融合“醒狮”元素的舞蹈

12月6日晚8点,“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教学课例展示暨论坛开幕式在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厅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各类舞蹈院校、系科研究所的专家、学者、教师和学生等近六百人齐聚华师音乐厅,共享“非遗”舞蹈盛宴。我校副校长吴坚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当代著名舞蹈家、有“黎族舞蹈之母”美誉的陈翘与其先生刘选亮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

6日至9日,此活动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艺术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华师音乐学院承办,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支持,活动内容丰富,包括了1台展演、12堂精品课例展示、13个专家工作坊、5个主题论坛和1场中小学教学成果汇报。

 

以舞会客,岭南“非遗”舞蹈大放异彩

开幕仪式结束后,华师舞蹈系(以下简称“舞蹈系”)展示了近年来在“非遗”舞蹈传承与发展上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舞阅岭南——华南师范大学“非遗”舞蹈研创成果汇报》。11个极具岭南地域特色的舞蹈作品,展现出岭南地区广府、潮汕、客家文化以及瑶族、黎族等少数民族风情。

狮舞岭南》表现的是一种地道的广东传统民间舞蹈——“醒狮”,造型夸张威猛,动作干脆利落。

狮舞岭南》编导:王艺波

轻舒云手,顾盼流连,舞者用潮汕文化中的钱鼓舞描述出一幅“风情雨意弄嬉戏,星空翻腾破长空;踏歌回韵颂明月,齐舞曼妙恋彩云”的景象与意境。

新彩云追月》 编导:王海英、黄冬赟、刘婕

舞者穿着五彩斑斓的民族服饰,配合粗犷豪迈的舞蹈动作,以瑶族传统长鼓舞形式,展示了瑶族人民的激情与活力。

喊瑶山》 编导:曾明慧、王晓兵、王艺波

龙醉酒香》源自广府“醉龙舞”,舞者边走边饮,醉态朦胧,豪迈雄壮,妙趣横生。

龙醉酒香》 编导:陈 诚、钟传洋

一张简单的草席,被“卷席为狮”,一把朴素的蒲扇,被挥舞得趣味盎然,《席狮趣》描绘了爷爷和孙女之间嬉戏打闹的场景,体现了爷孙之间亲密深厚的感情。

席狮趣》 编导:郭杨扬、尹承华

英雄花》创新发展了传统潮汕英歌,配合悲怆壮烈的音乐,以舞者手执短棒的威猛彪悍、刚强有力的动作,重现了昔日黄花岗烈士奋勇抗敌的英雄形象。

英雄花》 编导:王艺波、王晓兵、曾明慧

除了以上六支舞蹈,舞蹈系还带来了《移动的山岭》《欢窝赶》《请茶歌》《雨巷·叽咯》《》等精彩作品。

当代著名舞蹈家陈翘先生即兴点评

精彩的演出让陈翘先生激动不已,她说:“我们要有民族文化的自信,坚持做这些有关于我们民族自尊的、好的事情!我希望‘非遗’舞蹈进校园在全国各院校、院团的领导下,让这个‘根’扎得越来越深,发展得越来越好!”与会专家对本次汇报演出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高度的评价,如文化部艺术司、文化科技司原司长,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院长于平认为本场汇报演出“特色鲜明”;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也表示节目的研创与表演“进步很大”。

 

植根民间 + 内化出新=有效的传承与发展

2006年,陈翘先生受邀为华师第一届舞蹈系毕业生表演专场的嘉宾。演出结束后,她鼓励舞蹈系的师生要充分利用岭南大地的地域优势,搜集整理岭南民间的舞蹈,挖掘其价值,发扬岭南舞蹈传统。受其启发,舞蹈系率先迈出了传承与发展岭南传统舞蹈的步伐。近年来,舞蹈系秉承“采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舞台、授于社会”的发展思路,深入岭南民间采风,与岭南地区的“非遗”二代、三代传承人密切联系、深入学习,因成果显著,先后被授予“广东省高校岭南舞蹈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岭南舞蹈发展特别奖”。

2009年,华师率先在研究生教育层面开设了岭南舞蹈文化研究方向,并将岭南舞蹈的研创渗透进本、硕两个层面的人才培养中。如此次活动中,黄冬赟、徐晓颖、杨云帆、林彦汝、陈方穗等硕士研究生,在精品课例展示与专家工作坊中崭露头角,所有在读研究生也都参加了汇报演出。

经过近十年的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积累,华师舞蹈学科形成了不少颇具影响力的学术论文与教材,其中包括80余万字的学位论文以及教材十余部。2017年,学科带头人、音乐学院副院长王海英主持的《粤北瑶族长鼓舞研究》更是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

为更加有效地进行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舞蹈系一方面通过师范教育毕业生到中小学任职去传承岭南传统舞蹈,另一方面通过朋辈教育联合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形成一个既环环相扣,又呈网状式、梯塔型的独特路径。

广东广雅中学的同学聚精会神地展示《瑶族大长鼓舞

在9日下午的闭幕式上,来自广东省内八所中小学校代表,在音乐厅广场展示了近年来在高校引领下“非遗”舞蹈进中小学校园的优秀教学成果,让我们看到了中华传统优秀舞蹈文化进入大、中、小学校园。

 

让“非遗”舞蹈“活起来”

专家工作坊之一:《瑶族小花鼓舞》课程

在短短的三天内,12堂精品课例、13个工作坊展示荟萃了来自广东、新疆、广西、山东、吉林、北京、重庆等地的十余所高校各具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其中包括华师王虹老师的《广东客家席狮舞》、王晓兵老师的《广东排瑶大长鼓舞》两堂精品课程和舞蹈系主任王艺波老师的《瑶族小花鼓》、刘妍老师《广东钱鼓舞》两个工作坊,充分展现了舞蹈系教师团队在岭南舞蹈教学与研创方面的较高水准,也同时让与会者充分感受到岭南舞蹈“鼓舞合一”、“人席合一”的艺术境界与魅力。

与会嘉宾拍照留念

对于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舞蹈系师生始终坚持通过课堂、舞台让这些传统舞蹈真正地“活起来”。据了解,华师现已有60余部舞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作品,这些作品使得散落在民间的岭南舞蹈被搬上舞台,鲜活呈现于大众的视野之中。而舞蹈系教师创作的《喊瑶山》《校园醒狮》《英雄花》等作品,更是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蹈展演、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岭南舞蹈比赛等重大赛事与展演中频频获奖。

实践证明,华师舞蹈“采于民间、研于课堂、创于舞台、授于社会”的发展思路,不仅传承了岭南舞蹈,树立了华师品牌,更成为兄弟院校间相互学习与借鉴的范例。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主任王泳舸表示,“这次活动给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院校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我们感受到各院校都对本地域‘非遗’文化的传承倾注了很多心血,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活动。”

尽管活动圆满落幕,但“非遗”舞蹈进校园仍任重而道远。中华民族传统优秀舞蹈文化的传承方式与手段存在着多元与个性,华师将延续与发展师范艺术教育特色,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携手全国同行共同构建一个舞蹈文化传承的共同体。

 

摄影:刘海栋                                                                                                                                   

作者/通讯员:李仪 区茹茵 邝欣彤 方若玉 李依霖 汪禧玥 宋怡彤 陈婧 | 来源:新闻中心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