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止野游害人: 既要堵后门,又要开前门

07.05.2015  11:55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东莞市共报告发生溺水死亡、失踪事件7起,造成8人死亡、2人失踪。4日下午,记者走访东江边时,发现依然有不少市民在东江里游泳。

有道是“静水流深”,有些水域表面上看风平浪静,实则底下暗流涌动。在东江野游遇难的人中,不少人就中了“吃人水域”的招。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位市民道出了其中缘由:夏天到了,天太热,游泳池不仅水脏、而且贵,而东江是免费的。我们不来这里,能到哪儿去呢?由此可见,夏天游泳消暑是市民的一种正当需求,而要防止野游害人性命,就必须既堵后门,又开前门。

所谓“堵后门”,就是建立全市的“吃人水域”地图,并通过“莞香花开”等微信公众号告知广大市民,让其尽量远离危险水域。近日,本埠媒体发起了“吃人水域”征集令,公开向广大市民征集线索,并承诺获知信息后将前往采访,并将相关信息告知有关部门。这一善举亦间接表明,对“吃人水域”的分布,有关部门并未“摸清底数”。

而从采取的措施来看,仅在吃人水域树一个“本河段水深危险,禁止下水游玩,否则后果自负”的提示牌,效果可能寥寥。但即便就是这样的简单提示,也不是每个危险河段都能见到。事实上,有时候数字比单纯的劝诫、恐吓更有效力。相关警示牌是否可以改头换面呢?比如,某年某日,某某等几人在该河段游泳溺亡,年仅多少岁……还要下河游泳吗?请君三思!这样的举例说明是否能起到更大的劝喻效应?

至于“开前门”,则是必须为市民夏天的消暑提供安全的渠道。其一,有关部门是否可以考虑在东江合适的河段建立公益性的浴场?通过整饬场地、加装安全设施让“吃人水域”从良。同时通过政府补助、引入社会资本运营的方式向市民免费或低偿开放。其二,考虑到未成年人巨大的亲水需求和较低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采取游泳进课堂,为学生发放公益游泳券等形式教授其游泳自救的本领和去正规游泳场所戏水的消费习惯。

对未成年人而言,“开前门”还可以有其他的消暑途径。在这方面,佛山伦教新塘村“学生村”的做法可为借鉴:该村在暑假期间,以学校为活动根据地,由青年党员、村委工作人员担任村长、导师,由高年级学生担任组长,对辖区内的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学生村”虽然是虚拟社区,但十几天就有一场活动,涉及亲子关系维护、才艺展示等多个方面,这些活动同样是消暑剂。而得益于这一创意,当地即便靠近河涌,5年多从未发生一起外来工子女的溺水事件。

总而言之,制止野游害人,政府应充分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既要有的放矢、多管齐下,又要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