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公益项目大家争着做

01.06.2014  13:48


球山中学学生在乡贤捐资的新运动场上锻炼。(连志城摄)

  ●本报记者  黄山松  曾秋玲

  罗诚浩

  特约记者  卢胜文  胡金辉

  位于丰顺县东北部、韩江中下游的公式隍镇,是梅州、潮州、揭阳三市交界之地。这里是全省面积最大的乡镇,达428.23平方公里,10万人口中约七成讲潮州话。欣闻这里乡贤回报家乡事迹层出不穷,本报镇村行采访组慕名而来。据介绍,该镇初步统计身家上亿的乡贤有逾百人,为公式隍镇各项公益事业捐资约10亿元。近年来不少外出乡贤为了拓宽家乡致富路,陆续回乡投资办实业。

   乡贤捐建项目随处可见

  走进公式隍镇,随处可见乡贤捐资的公益项目。公式隍第一中心小学,是记者一行采访的第一站。这是2008年由乡贤朱的先生捐资1300万元,按广州的小学标准易址重建的。学校有了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让山里孩子如同在大都市的课堂里读书。随着新校建成后学校设施的改善,该校教师由40多名增至60多名,学生由700多名增至1100多名。

  记者随后来到球山中学西校区,这里的科学馆、教学楼、宿舍大楼、运动场等主要建筑同样都是由乡贤捐建的。高三学生小魏是个孤儿,自小学四年级父亲去世后便与奶奶相依为命。作为初中贫困生和高中优秀生,她从初一到高三都获得朱孟依助学金。她说:“如果没有乡贤的捐助,我大概早已辍学。乡贤们给我的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精神激励!”

  “现在镇里如果要做公益事业,乡贤们闻讯后会争先恐后抢着做!”公式隍镇党委书记赖建军扳着手指一一道来:“曾加勤先生筹资425万元建设万江古庙至老街尾800米沿江游廊和3个休闲广场,去年2月完工;朱介士兄弟姐妹6人捐资1200万元,去年10月动工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及文体广场;朱的老先生出资4000多万元为全镇60岁以上贫困老人购买养老保险……”

  记者沿老街尾至葛布村沿江公路欣赏公式隍“一河两岸”风光时,巧遇葛布村老支书林叔。他告诉记者:“以前赴圩,坐船逆水而上要花1个钟头,才能到达圩镇。村里以前经常发大水,水位最高时曾达我家老屋屋顶。现在不怕发大水了,开车到圩镇5分钟就够了!”

   投资实业拓宽致富路

  为拉动家乡经济发展,公式隍一些外出乡贤近年来陆续回乡投资兴业,使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在口铺村阳光自然村,由朱氏家族投资、正在兴建的韩江鹿湖温泉度假村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该项目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总投资20多亿元,至目前已完成投资3.8亿元。据了解,鹿湖温泉酒店目前已经封顶,将力争于2015年元旦试业;温泉区已于今年1月1日至2月28日试营业,并在春节期间每天吸引上千游客前来体验。

  在位于新埔村新光自然村的胜泰铁皮石斛基地上,种植工何姐正在忙活着。她的丈夫在本地做泥水工,小孩外出打工,以前她只种点自家吃的蔬菜,收入也只够生活基本开销。后来,乡贤首期投入2000多万元、租赁了近200亩农田建设铁皮石斛基地,今年3月开种,至目前已种下近100亩。每天有近100名村民在基地上班,每人每月能挣2700元至4000多元。何姐去年冬起到基地上班,每月能挣近3000元,又不耽误照顾家庭,她感到“十分满足”!

   干群新风感动乡贤心

  乡贤们的一个个捐资投资项目,光鲜亮丽,但公式隍镇党委、政府干部职工却还在1979年建成的老楼办公,赖建军的办公室就在一楼,潮湿、简陋。事实上,多年来多次有乡贤提出捐资修建,但镇委镇政府领导每次都表示要以公益事业为先。捐资项目多由乡贤自行组织设计、施工,镇委镇政府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确保乡贤好事做实。

  公式隍镇的群众也大力支持公益事业。谭伟龙捐资的老街尾至葛布村沿江公路建设时,环市村下栅陈叔的4个房间均被拆掉3米多宽,但他没要1分钱补偿;杜炯明捐资新建溪南小学,需征用四五亩耕地、菜园,群众仅以每亩3万元的价格出让;公式隍第一中心幼儿园建设需征用土地10亩,群众仅以每亩1.3万元的价格出让支持(如出让给私人建房,市价约为每亩13万多元);魏育佳捐资为志南村度军坪打水泥村道,通车时,村民打出不少横幅表达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