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合葬须理念先行

29.02.2016  10:45

  ■ 苑广阔

  日前,民政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其中鼓励家庭成员合葬这一理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鼓励家庭成员合葬,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提高单个墓位的使用率,进而降低整体上墓位的占用率,进而达到节约土地、节省资源的目的。

  和以前的一些引导性政策、举措相比,鼓励家庭成员合葬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鼓励家庭成员合葬,在情感上容易被老百姓所接受,因为它倡导的是一种家人生前在一起,身后也要在一起的理念,暗含了团圆、团聚、生死不分离等情感观念。但即便如此,它在推行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观念上的阻碍,最大的阻碍就是对国人面子、虚荣心的挑战。比如一些人担心家人合葬在一起,使用同一个墓位,可能在亲朋好友眼里是贫穷、抠门,不孝顺的表现,最终为了面子和虚荣而放弃这种做法。

  其实在殡葬这个问题上,多数国人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抱怨现在殡葬服务太贵,“墓价贵过房价”,“生不起也死不起”的质疑不绝于耳;但另一方面又碍于面子,碍于别人的看法而在殡葬问题上铺张浪费,骨灰盒要选上档次的,墓碑要选精雕细琢的,墓园也要选“风水好”,价格高的,最终导致殡葬消费居高不下。

  所以说,不管是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还是倡导海葬、树葬、壁葬等等生态殡葬方式,最终都要坚持理念现行,就是要老百姓先从理念上接受这些殡葬方式,才能最终在行动上移风易俗。而如何让老百姓接受这些新的殡葬理念呢?最好的途径还是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倡导科学和文明。

  在这个问题上,今年春节期间有个现象值得关注。春节前,按照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全国大多数地方的教育部门在放寒假之前,都对学生进行了爱护环境卫生、禁燃禁放烟花爆竹的教育,并且要求学生监督自己的家人,拒绝燃放烟花爆竹,结果显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那么,在殡葬问题上,我们是否也可以打破各种禁忌,从“娃娃抓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