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横向“建家”延伸新兴领域 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注入新活力

21.03.2016  20:03

  近年来,汕尾市妇联在市委和省妇联的正确领导下,把加强“妇女之家”建设作为打牢妇联基层基础、建设服务型妇联组织的重中之重来抓。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拓展覆盖面,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汕尾市妇联推动“妇女之家”建设连续三年列入市级“书记项目”库。依托“书记抓、抓书记”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党建带妇建,推动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整体提高。2013年初,汕尾市妇联召开全市妇联主席专题研讨会,在夯实筑牢村级“妇女之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如何在‘妇女之家’建设上拓展覆盖面,延伸新领域”,明确将建“”重点放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两新”组织等领域,在市中级人民法院成功创建了全省首个设立在市级法院的“妇女之家”示范点。“妇女之家”进法院工作得到了广东省委副书记马兴瑞同志的高度肯定。为确保“妇女之家”发挥服务基层、服务妇女作用,汕尾市妇联主要做好“两手抓”:一手抓广泛覆盖。按照“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女组织”的原则,将创建“妇女之家”作为夯实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市共创建“妇女之家”881个,实现了村(社区)“妇女之家”全覆盖。其中创办省级“妇女之家”示范点35个,市级“妇女之家”示范点45个。一手抓拓展延伸。从2014年起,市妇联通过工作引领和组织推动,相继在市城区丰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红舞鞋艺术中心、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汕尾学校等创建了“妇女之家”,使妇联工作延伸到传统领域之外。目前,汕尾市妇联在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创建第二期省级“妇女之家”示范点9个,占全市省级“妇女之家”示范点的43%,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界、各领域妇女的组织覆盖和服务覆盖,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扩大影响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一直以来,汕尾妇联在拓展延伸“妇女之家”领域上积极创新,充分利用“妇女之家”这个载体,拓展服务群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一是争取社会资源,做大“”字文章。以“妇女之家”为桥梁,实现联动共赢,增强专业化、无缝对接服务妇女儿童的能力。如汕尾市法院“妇女之家”创建了“巾帼建功法治服务队”和“妇女儿童维权庭”两个品牌,发挥维权庭内外“宣传、调解、审判、援助”四大功能,促进源头维权。在妇女维权共建模式之下,妇联及法院双方紧密合作,女法官和妇联干部共同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发放《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农村妇女调查问卷》,调查农村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途径、满意度、主要问题和主要需求等,为更好地保护农村妇女儿童权益加强了调研,共同探讨对策方法。同时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服务、爱心帮扶活动10余场。二是凸显服务功能,发挥“”的作用。注重发挥“妇女之家”宣传教育、维权服务、组织活动等功能。如在去年市委开展“暖企行动”中,各级妇联联合工会女职工委员会指导“两新”组织“妇女之家”,配合开展“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活动,让广大“两新”组织从业女性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与支持。同时,把“妇女之”建到产业上,如建在上护镇汇鑫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城区丰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让“妇女之”引领农村妇女致富的作用更为突出。如丰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70多名单亲母亲、留守妇女为社员,依托“妇女之”每年组织妇女学知识、学技术培训达12次,带动农村留守妇女创业就业200多人,带动周边农户年增加收入约1200元。三是拓宽队伍来源,弥补“”的缺陷。当前,基层妇女工作普遍存在人手少、活力不足等问题,汕尾市妇联通过拓宽“妇女之”建家领域,吸引来自基层、体制内外的各行各业优秀女性加入到妇女工作队伍中来,为妇联带来新的工作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如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妇女之”的“女民兵救护连”、市区文化馆“妇女之”的“志愿者艺术团”等,这些参与者不但是单位中有威信有影响、热心为妇女服务的女性骨干,也是“妇女之”义工的来源,她们依托“妇女之”开展了大量具有本领域工作特色及妇女群体需求的活动,极大丰富了“妇女之”服务内容。
  三、打造升级版,激发“妇女之”新活力
  汕尾市妇联在加强“妇女之”建设、拓展延伸新兴领域工作中,从广覆盖到升级版,做了大量强基础、扩队伍、求实效的工作,在实践中有这样几点体会。一是主动服务是前提。全市各级妇联主动将拓展延伸“妇女之”建家领域作为创新妇联工作的主抓手,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如在市委部署公路大建设中,了解到公路系统有女职工160名,占职工总数的22%,公路局女工委在围绕中心工作调动女职工工作积极性、关心女职工成长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作用突出。汕尾市妇联就主动联系公路局女工委,推动设立了“妇女之”,一方面增强了对女职工的引领与组织,助推市委重点工作部署的落实,另一方面推进关爱道班工人及家属活动常态化、长效化,更好地发挥道班工人在公路建设中的作用。二是思路创新是关键。近几年,汕尾市妇联在开展“妇女之”建设中的最大感触是,只有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才能推进载体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市妇联进一步向女性集中的学校、医院、专业合作社、社会组织等领域拓展建立“妇女之”,为妇联工作搭建新舞台。如汕尾渔歌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妇联就把“妇女之”建在90%为女性的渔歌传承基地,组建“巾帼文化下乡服务队”大力宣传汕尾文化,丰富妇女群众精神生活,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渔歌文化。把“妇女之”作为基层巾帼志愿服务平台,就地招募了一批科技、卫生、法律、教育等领域的专家,鼓励她们开展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如老区残疾人康复训练中心“妇女之”设立“妈妈帮”,为残疾儿童及母亲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三是打造品牌是保障。在“妇女之家”建设中,将品牌规划放在首要位置,明确了“一家一品”“一点一特色”的工作思路,如市法院“妇女之家”的“巾帼建功法治服务队”和“妇女儿童维权庭”,文化馆“妇女之家”的渔歌传承队伍,丰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妇女之家”的蔬菜嫁接技术培训等,依托“妇女之家”开展特色维权、政策解答、情感咨询等多元化服务,真正帮助广大妇女解难题、办实事,使妇女在得实惠中感受温暖、认同组织,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妇女之家”真正成为深受广大妇女信赖和热爱的温暖之家。
  今后,为了推动各领域各层级“妇女之家”能根据不同妇女群体的需求因地制宜提供精准服务,汕尾市妇联将研究制定适用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两新” 组织的《妇女之家指南(试行本)》,明确各具特色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增强指导性和针对性,使“妇女之家”真正成为全市广大妇女的“温暖之家”。(汕尾市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