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综”进驻三年 社工的那些“好” 街坊心中“有杆秤”

17.08.2015  20:54
  三年前,社区里来了一群年轻人,从孤寡长者日托、婆媳关系处理、亲子教育,到邻里关系调解、政策资讯解读,他们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他们用真诚和行动打动居民。三年过去了,社工的服务为居民带来什么变化?相信不少受惠的街坊都心中有数。笔者近日走访市内多间家综,听听居民与社工之间的那些事。
长者服务空巢长者中风需照顾 社工协助减轻家属负担
  年近70岁的欧阳叔是土生土长的“老广州”,数年前中风偏瘫,每天早上8时30分他会在老伴麦姨的搀扶下前往金花街长者日托中心,接受护工的日间照顾、康复师的康复训练,参加家综社工组织的小组活动,直到傍晚麦姨才回来接走欧阳叔。家综和长者日托中心进驻金花街三年来,前往中心已成为他每天的“必备节目”,他说,这里像是自己的另一个家。
  “阿叔慢慢走,不用着急,先做嘴部运动,吞咽口水”欧阳叔在护工的引导指令下缓步走来,看上去精神不错。他表示自己很喜欢这里,认识了不少“老友记”,还参加丝网花小组、端午节包粽子等活动。即使中风后口齿不太流利,也难掩他心中的兴奋。
  家综林姑娘表示,“他是个感性的人,可能当时对中风存在误解,入托初期他表现得焦虑,不时会落泪,社工会提供情绪辅导。”她说:“服务开展离不开家属配合,日托中心有健康菜单,但长者回家后也需注意饮食,社工会为家属提供相关资讯,及时跟进与沟通。
  “当时老伴的健康状况不理想,还有大小便失禁,女儿外嫁后不便经常回家,日常照顾靠我打理,整天围着他打转。”三年前,麦姨经居委介绍接触家综社工,社工对欧阳叔评估后推荐参加“个人照顾计划”。如今,麦姨不仅有空兼顾家务,还不时参加家综组织的太极扇小组、游览海珠湖等活动,照顾负担减轻了不少,而欧阳叔在社工、护工等协助下,健康状况较好。谈起社工服务,欧阳叔与麦姨相当满意,认为社工使他们的生活有所转变。青少年服务内向少年不善交际 社工培育为“义工领袖
  目前就读于某职业中学二年级的男生子鸣,清瘦的脸颊边挂着眼镜,喜欢玩手机和电脑,担任白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学生义工团队“青义社”负责人。也许没人能够想象,“他基本放学后就回家玩电脑,身边几乎没有朋友,不敢与别人打招呼,甚至连街坊会遇见他也会回避。”子鸣的妈妈笑姨说。
  回想两年前,笑姨记得家综社工多次上门探访,提出希望与子鸣沟通,协助其走出自闭,“他自小性格内向,稍不顺心就发脾气,当时我并没太大把握。”她笑言。“其实我希望认识更多朋友,但不懂得如何面对陌生人,最早是敏姑娘介绍我做义工,自己一直很犹豫。”子鸣告诉笔者,“社工经常和我聊天,教我人际交往技巧,鼓励我尝试与不同的人接触。
  家综黄姑娘认为,社工主要充当使能者的角色,挖掘子鸣的潜能,为其提供自我提升和锻炼的机会,提升沟通、策划、组织能力,关键是自我认同感。加入“青义社”之后,子鸣主要负责助学超市义教的工作,“最初参加义教,当时有位小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不笑,表情如此严肃。’当时我好惊讶,原来别人眼中的自己是这样的,也促使我逐渐转变。”子鸣还向笔者介绍,不久前他在社工鼓励下报名参加学校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当时第一个上场,面对台下过百名观众,紧张得手心出汗,我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台下的敏姑娘,才顺利把稿子讲完。”他说,“那次比赛虽然没有得奖,但能够站到台上代表自己迈前一步。” 
公共问题广场舞噪音“扰民”    社工扮演“和事佬”介入调解   
  社区内拥有健身休憩场所本属“福利”,但建设街榕树头广场周边居民则持不同看法。建设街家综蔡姑娘介绍,某个早晨,街坊华哥(化名)以广场舞蹈队音乐影响其休息为由,用另一播音机以更大音量循环播放“噪音扰民”广播。舞蹈队将其音机关闭,这一行为激怒华哥,将舞蹈队音响砸烂,双方矛盾激化,形势紧急。  
  “这个问题存在已久,周边有居民认为广场舞音乐扰民,甚至向舞蹈队扔鸡蛋、扔杂物。”老街坊欢姐在2008年组建广场舞蹈队,是辖区内的积极分子,被培育为家综的社区领袖,“多支舞蹈队在不同时间段训练,众口难调,只能将自己训练的音量尽量降低。”她说。
  事件发生后,家综社工紧急介入,阻止矛盾升级,“首先是协助处理伤口,待情绪稍微平复后与华哥沟通,得知当天冲动行为源于其近期失业,精神压力大,社工便对其反感情绪进行疏导,跟进个案并商讨音响赔偿方案。”当时参与介入的梁社工说,“后来我们联合街道、居委、舞蹈队代表等召开会议、商讨解决办法,对广场周边居民楼开展家访,征询改善意见。
  如今,广场文明公约已开始实行,周边居民和舞蹈队达成谅解,矛盾得到极大缓和,社工介入成效显著。蔡姑娘表示,公共问题并非个人问题,社工应该强调居民的主体参与角色,发挥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作用。而欢姐则表示,“社工协调多方利益,从事件调解到议事会,再到家访调查,事事亲力亲为”她说:“如果没有社工的帮忙,可能问题一直无法得到解决。
声音社工服务认知度不足 家综宣传耗费资源大
  家综社工进驻三年以来,社区正逐渐发生变化,“辖区内有一所职业中学,有人会给职中生‘贴标签’,甚至某个小区外贴有‘职中生不得入内’的标志。社工会挖掘潜能,鼓励其加入‘青义社’。职中生的成长,街坊看在眼里,也对他们逐步改观。”白云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怡瑾说,“此外,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社工服务的层面也逐步扩展,近年来家综发展长者、亲子家庭、青少年等多支义工队伍,也是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体现。
  “目前服务开展的困难,仍然是居民对社工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不足。因此,我们家综在本部之外设置3个社区分站,并安排每月至少1次全体同工出动上门探访,每月2次的街站宣传。”她告诉笔者,“这可能造成某程度的人手紧张情况,但也是基于当前所必须安排的。
声音服务对象群体逐渐扩大 家综活动场地“吃不消
  而在人民街大新片区,家综进驻三年以来,社工成功培育“心手相伴——健老服务弱老队”、义卖队等11支居民义工队伍,“这不仅实现了运用居民力量反馈于社区建设,并且为社工的工作开启了新路径。社工能够为这个社区带来多少改变,有时候比社工做了多少事情显得更加重要。”人民街大新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陈玉燕表示,“如果某天社工全部撤离,社工培育的队伍还能保留下来,它们能脱离社工自我运作、自我管理,或许这才是社工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她说。
  “未来家综计划进一步整合资源,孵化和培育社区组织,培植社区居民解决问题及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能力,让社区的骨干、领袖和自治组织有能力实现自我运作和管理,推动社区组织发展,实现从‘为社区做’到‘与社区做’再到‘由社区做’,打造社区建设齐参与、同合作与共营造的能力型社区。”她告诉笔者,“相比三年前,现在每天来家综参加服务的居民越来越多了,中心的活动场地很有限。目前社工们正在积极整合辖区内星光老人之家、居民活动中心、文化站、工疗站等场地资源,但仅能稍微改善场地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