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家长别做虎妈狼爸 家长叹考学压力大身不由己
如何做一个新时期的好家长?日前,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严格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现象,不要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新快报记者 沈逸云
新政亮点
家长应根据 孩子成长阶段规律“施教”
《意见》指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近年来,一些家庭出现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此,广大家长要及时了解掌握孩子不同年龄段的表现和成长特点,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积极发挥榜样作用。
《意见》强调,要严格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学龄前儿童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培养孩子健康体魄、良好生活习惯和品德行为,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增长自我保护知识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励参与劳动,养成良好生活自理习惯和学习习惯,引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诚实为人、诚实做事。中学生家长要对孩子开展性别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孩子积极学业态度,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
此外,《意见》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小学幼儿园要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培训内容,将学校安排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
“刷刷朋友圈 就觉得‘鸭梨山大’”
今年5月20日广州市妇联发布的《广州市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广州七成家长认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最重要,其次才是成绩,有42.9%的家长将兴趣与特长排在最后。而在学生问卷中,77.5%的学生反映家长最关心的内容是“我的健康”。这从侧面反映出广州的家长并不愿意做“虎妈狼爸”。
三年级家长果果妈告诉记者,身边的家长都在给孩子“加码”报班,班主任甚至还在家长群里强调过“不要因为课外班影响孩子在学校的正常学习”。她说,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影响,我们都希望孩子成材、有出息,另一方面,升学竞争压力并未消减。
自称“虎妈”的三年级家长可可妈表示,自己对孩子非常严格,“写错一个字,要罚写一页”。她说,这是培养孩子一种严谨、坚持、认真的态度。“有时候刷朋友圈就觉得‘鸭梨山大’”,她坦言,虽然与先生商量后,认为不要给孩子报太多课外班,但见到其他孩子参加各种比赛、学习各种特长,还是倍感压力,只能自我调节和化解,尽量不强加在孩子身上。“但五年级我还是会给她报课外辅导班”,可可妈说,毕竟进好学校这事儿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
学校经验
让家长进课堂 给家长打分数
如今沟通方式越多越多元化、便捷化,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不再只是开家长会、打电话,更多的是平日里聊微信、发语音。在群里,家长分享、交流“教育经”,校长、老师也会在群里推荐好的教育文章、书籍。“我把校长推荐的教育文章的微信公众号都关注了”。可可妈笑称,这也是学习的一个好途径。
《意见》指出,学校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方面,即是办好家长学校。记者了解到,早在1983年,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学校类的家长学校,开创了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先河。
乐贤坊小学副校长陈珂告诉记者,学校每个学期都会分年级、年龄段,开办1至2次“家长学校大课堂”,必须是父母参与,而非爷爷奶奶,“我们认为,大部分的隔代教育还是会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偏差”。她介绍,前期会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找出家长面临的共同问题,再邀请这方面的专家来做针对性的教育指导、答疑解惑,“上完课家长还得写授课心得”。节假日时,学校还会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家长跟孩子深刻聊天,多抽时间陪孩子做亲子活动,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家长要了解孩子,跟着孩子一起长大”。
陈珂说,家长参与一系列的活动后,通过自评、班主任评分、校领导评分后,获得一个分数,学校会给优秀的家长颁奖,让他们分享教育经验。这是对家长的肯定和鼓励,也利于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起威信。
陈珂表示,学校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日常沟通。除了家委会建群外,校园网站开辟留言专区,方便家长反映问题,校长也会亲自答复。近年来,学校每月的校园专刊也欢迎家长投稿,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与经验。
专家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郑福明
近年来社会对“虎妈”“狼爸”从支持到质疑再到反对,是因为“虎妈”“狼爸”对孩子提出苛刻、不讲道理、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不能对孩子提要求。相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适度地给孩子提出在其能力范围内的要求。父母严格要求孩子,不是只针对学习,还有行为习惯、社交礼仪等各方面,都需要建立好的家庭规则。
对于目前不少家长给孩子报课外班的现象,我完全可以理解。虽然近年来不断淡化“分数”与“考试”,但升学的压力与竞争仍然存在。报读课外班现象突出,还是反映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家庭教育的改变也需要教育资源均衡的促进与考试方式的改革。
除了家长、学校外,还应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工作的范畴内。政府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帮助学校开展家长学校等教育工作。家庭作为社会的构成单位,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的陪伴,这种陪伴除了时长,更要求质量。不仅是孩子需要成长,家长也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因此家长需要不断地学习,比如情绪的控制、与不同阶段孩子的沟通交流方式等。不是看几篇朋友圈教育文章就叫学习,学校应办好家长学校,真正地运作起来,为家长提供系统的教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