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家长注意啦!高考后两周为心理问题高发期

09.06.2017  13:57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 Southcn.Com
来源: e.hznews.com

  本报采集(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昨日下午,随着最后一场考试收卷的铃声响起,2017高考正式结束了,考生们如释重负,高考放松季就此展开。部分考生已迫不及待要开启狂欢模式,或三五好友唱K到深夜,或通宵霸屏追剧,或立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紧张的高考结束后放松一下本无可厚非,可从往年情况来看,高考后不少考生出现放松无节制、茫然无助、焦虑自责、自闭忐忑等不良状态。过度紧张后的突然放松会让部分考生感到空虚,考后两周为心理问题高发期,这让很多家庭备受困挠。考后该如何科学地放松身心?

  放松不等于放纵,否则会打乱生物钟有害身体

  “我的计划是去香港迪士尼,爸妈已答应给我费用,我约上同学一起大概在那边待两天两夜。”刚走出考场的小吴笑着说,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原本“上交”的手机也可以随身携带了。跟她一样,高考后考生们想得最多的还是放松。“我决定先好好睡个三天三夜。”高考生小王腼腆地笑着说,他要把这3年来尤其是高三这一年缺的觉都给补回来。

  但是,重压之下的无限放松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有些考生容易因生活作息变化带来健康问题;还有的考生过度放松后感觉空虚,恍恍惚惚浑身没劲;也有部分考生无限制地打网络游戏,长时间自我封闭;还有的沉溺于对高考的回忆中,对前途表现出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松弛有度,规划将来目标

  惠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宋华说,高考后放松是必然的也合情合理。可对于刚刚成年或还未成年的高考生来说,绝大多数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因为考后过度放松,打乱正常的生活习惯和规律。

  他说,从心理学上说,以1至3个月时间为一个期限,如果这段时间内,自我感觉出现了紊乱,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人际交往等,且自己没法调整过来的,这就是“适应性障碍”。

  对此,他建议要合理地放松、有心理准备地去放松。同时在这段时间可以好好规划自己下一步的人生,制订一些小目标。例如,平时爱好吃喝的,不妨利用这段时间学学烘焙,捣鼓厨艺;平时不洗衣做饭的,可以考虑自己学洗衣服,整理房间;身体弱的考生,可利用这段时间加强锻炼健健身;还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假期过后,大多考生都要离开家在一个新的环境学习生活。”蔡宋华说,所以考生更应该利用这个假期做一些准备,想想自己是否可以独自生活?是否可以较好融入到陌生环境……这些都要利用这段时间有意识地自我训练,多一些体验,为适应大学生活做准备。

  有焦虑情绪多跟亲友沟通,转移注意力

  还有的考生会处于焦虑状态,有的担心成绩不好,前途渺茫,有的对高校专业、集体生活等存在担忧。“高考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但高考不至于决定命运。”蔡宋华说,发现负面情绪后,要学会主动和父母、朋友沟通,把自己负面的情绪表达出来。另外,还可以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分散一下注意力,让自己重新找到价值感。

  与此同时,这个阶段考生父母也要适时调整心态,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假如孩子没有发挥好,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把烦恼和痛苦说出来,不要责怪他,要理智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离高考,再鼓励孩子对未来作出选择、安排。本报记者李芳娟

  高考后易出现4种心理问题

  (1)忘乎所以放纵型:有的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视,有的出去聚会游玩夜不归宿,还有的暴饮暴食。高考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很多大学都会让考生进行入学测试。

  (2)情绪焦躁型:“考得怎么样?”“估计总分

  有多少?”虽然高考结束了,但有不少考生还轻松不起来,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心理高考”,烦躁、抑郁等情绪接踵而来。尤其是追求完美的考生更容易放大焦虑,家长随意的一个眼神、漫不经心的一句问话,都可能让考生戴上沉重的心理镣铐。

  (3)内疚型:考前得到了各方无微不至的关怀

  和照顾,但是考试结果并不理想,由此产生愧对家长老师的内疚心理。一些过度内疚的同学还会因此整天闷在家里,不与人交往,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孤独抑郁情绪。建议多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室外活动,转移注意力,发泄心中的负面情绪。

  (4)挫败型:有这种心态的考生一般都把高考

  的失败看作前途的终结,将人生的路看得过于单一。当感觉自己考得不好时会出现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等心理问题。应对这种心理的关键就是要正确评估自己,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自己。同时不妨转移注意力,避免不良情绪的困扰。(综 合)

编辑: 谢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