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门前的河涌有多“臭”?来看排名
广州首次公布35条黑臭河涌污染排名
花都新华、白云太和、黄埔大沙及文冲排前三
新快报讯 记者牟晓翼 通讯员赵雪峰报道究竟谁在向河涌排污、又排放了多少?昨日,广州首次公布了35条黑臭河涌的污染“贡献”量化排名,涉及这些河涌流经的50多个街、镇。市治水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布此项排名是便于基层河长摸清区域内的污染底数,从而倒逼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今后将每月公布一次排名,并且要求区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逐月递减。
量化排名倒逼河长负责
记者从市治水办了解到,目前,广州市河长制考核主要采用的是河涌黑臭的4项水质指标,分别是氨氮、溶解氧、透明度和氧化还原电位。这4项指标虽能准确反映各段河的涌黑臭程度,但不能统计各镇、街管辖河涌段沿岸的污染物排放量,在考核中不利于落实责任,容易造成相邻镇、街的河长相互推诿扯皮,推卸责任,居于下游的河长往往将自己管辖河段黑臭的原因推给上游,各级河长在河涌治理计划中也不能用数据准确说明要削减多少的污水和污染物。
市治水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条河被污染,很多人都会逃避责任,“现在,我们会算污染物通量,各镇街河长各负其责,哪个河长负责的河涌污染物通量增加或减少了,一目了然。我们通过污染物总通量进行量化排名,属地就要负责处理污水,倒逼地方削减排污量。”
记者看到,这份广州市镇街河涌污染贡献示意图,花都区新华街、白云区太和镇、黄埔区大沙街、文冲街位列前三,污染物排放量都超过了11439kg/d。
今后,这样的污染排名计划每个月都要公布一次,接受社会群众监督。
约100个断面监测水质
如何科学计算出这35条黑臭河涌经过的50多个街、镇的污染“贡献”量呢?具体而言,就是将这些河涌按照经过的街、镇来分段,根据污染物浓度乘以水量,算一个污染物总通量,再具体分析与量化每段河涌两端污染物的增减。
全程参与35条黑臭河涌污染“贡献”量化排名工作的广州市水质监测中心副站长孙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涌污染物排放量化分析”主要按照以下4个步骤完成:一是水务部门在35条河涌设置了约100个监测断面进行水质监测;二是在河涌的交界断面测量河涌内的污染物浓度和河涌径流水量;三是将主要污染物浓度(一般为化学需氧量浓度)乘以径流水量,从而得出该断面的河涌污染物径流通量;四是将下游断面的河涌污染物通量减去上游断面的河涌污染物通量,从而得出各镇、街河长管辖的河段每天新增加了多少污染物。
在正常情况下,广州市各大污水处理厂的COD平均进水浓度在200—250mg/L之间,以200mg/L计算,则每公斤的COD污染物相当于5吨污水厂进厂污水。本次公布排名的多个镇、街每天的河涌污染物排放量在几千乃至上万公斤,是造成河涌水质黑臭的主要原因。
污染排放量必须逐月递减
记者发现,在1月公布的榜单中,荔湾区的彩虹街排在最后,河涌的排污量是最少的,但驷马涌水质并不好,有时还是劣V类。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孙雷解释说:“污染量的排名与水量也有关系,驷马涌流经彩虹街时水量已经很少,而且沿岸管网比较完善,区域内居民对河涌治理也比较重视,所以其污染排放总量就低。”
而排在前三位的新华街、太和镇,以及大沙街和文冲街,因为辖区内人口多、工厂多,其排污量大。孙雷表示:“这一排名并不是要追责,而是要倒逼治理。我们的要求是减存量、抑增量,污染排放量要逐月递减,河长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削减污染物。”他表示,根据这一排名,各个河长可以采取八大措施来抑制污染物排放:堵污水、查偷排、拆违建、清理垃圾、河道清淤、改善河涌生态、加强沿岸管理、动员辖区内群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