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物馆纪念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8月15日开幕

05.08.2014  16:33

  市博物馆纪念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8月15日开幕

   东莞时间网讯 今年9月5日是著名学者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日,这位影响中国的东莞人在现代古文字学界、考古学界、书法界无人不晓。

  8月15日,《精诚所“治” 金石为开——纪念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展览》将在市博物馆举办,市民可以从容庚先生的珍贵手稿及捐赠器物中,了解和感受这位莞籍大家的学者风范和治学态度。

  本次展览由市博物馆与广州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以及莞城美术馆联合推出,许多展品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二十几岁凭《金文编》获学界赏识

  本次展览以时间为序,104件(套)展品分为六部分,清晰呈现了容庚的一生:书香门第,家学渊源;负笈北上,师友切磋;潜心钻研,学艺兼修;传道授业,作育英才;爱国御侮,护宝献宝;风范长存,盛德宜扬。

  容庚一生研究以金文与商周青铜器为主,兼治甲骨文、文字学理论,著作等身,代表作《金文编》是研究古文字学者的案头必备书,这本书他在20多岁就完成初稿,凭借此书得到学界赏识,入读北大研究所。

  本次展览以金石为题,点出了容庚最突出的成就。其中第三部分是本次展览的重点,展示了他多部古文字学、古器物学著述的手稿、稿本和成书等,还辅以容庚先生收藏的近十件商周彝器来说明他研究范畴,同时展示了其金文书法作品。

  珍贵手稿及藏品展现治学一生

  容庚出生于莞城旨亭街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祖父曾任东莞龙溪书院校长,外祖父曾任广雅书院校长,四舅邓尔雅是近代著名书法家。展览第一部分图文展示了从其高祖开始的优良家学传统,以及其母对教育的重视。其中包括容庚金石学、古文字的启蒙老师、四舅邓尔雅的印章、扇面。

  从《金文编》初稿书影以及在京期间与郭沫若探讨切磋的书信中,可立体地感受到年轻的容庚到北大求学的情景。容庚一生为师,先后任教于东莞中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展览中有容庚批改的学生作业,字句圈点中可见学者型老师的治学态度。

  国难当头时,容庚在不同场合为抗日发声。作为收藏家,为使国家文物免于外流,容庚节衣缩食,不遗余力地收购青铜器等文物。容庚晚年将毕生珍藏的100余件青铜器、1007件(套)古今书画、10000余册图书资料全部捐赠给国家。在本次展览中,可以看到容庚捐赠的数十件商周彝器,以及居巢等名家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