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容闳故里曾流行七夕浸泡冬瓜水

20.08.2015  13:44

  中新网珠海8月19日电 题:容闳故里曾流行七夕浸泡冬瓜水 

  作者 冒韪 陈彦儒 

  “我小时候喝过‘七夕冬瓜水’,”20日是中国传统的七夕佳节,19日晚上,珠海地方志权威、珠海党史研究室科长何志毅在聊起当地七夕习俗时称,七夕时浸的“冬瓜水甘润清甜”。 

  七夕时节浸“冬瓜水”是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佛山一带的民间习俗,据何志毅考证,农历七月初七子时“至阴”,当地民众将一个成熟的大冬瓜切块,将入瓮中,然后放上井水,加盖后用白灰封闭缸口,贮于凉室,浸泡一年或几年后,再揭封口。“那时瓮里的冬瓜已变成金黄色的冬瓜水。” 

  据珠海濂泉洞饮用水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华贤介绍,在珠海南屏还有一些村民,每年七夕一大早就会买濂泉洞山泉水,赶回家去浸“冬瓜水”,黄华贤解释称:“本地人传说,饮用七夕浸泡冬瓜水对治疗温热病、中暑、发烧有奇效。” 

  对于这种说法,何志毅回忆起自己在孩提时去同学家玩,同学家长拿出浸泡的“冬瓜水”给他喝。“长辈们说,喝冬瓜水清热解毒,”何志毅称,冬瓜装入陶罐,加白灰或红泥密封,隔绝空气中的细菌污染,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沉淀、化解,冬瓜变成了瓜汁,在缺医少药的年代,这成为了旧时老百姓的良药。 

  历史上的香山县包括如今的珠海、中山一带,这里近代人才辈出,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国父孙中山、清华首任校长唐国安等均诞生于此。何志毅说:“没有史料可以证明他们喝过‘冬瓜水’,但是,当时在缺医少药时代,很多人家都配备了‘冬瓜水’治病。” 

  “过去取水的最佳时间是在凌晨5时,这时的井水经过一夜沉淀,水质纯洁,取之浸冬瓜或泡茶最适宜,”何志毅认为,现在农村的井水没人打变成了死水,加上环境污染等因素,已不适宜饮用。 

  黄华贤也持这种看法,他表示,现在还有一些恪守传统习俗的老人更多是选用山泉水去浸冬瓜水,他认为七夕浸泡冬瓜水是代代相传,经过无数代人无数次证实了疗效的“民间良药”,希望有关医学界人士能通过实验来鉴定鉴定,如果这种发酵方式的确能产生药效成份的话,就可以将这种珠江西岸存在过的传统习俗挖掘出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