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力之困:两道旧题求新解

13.03.2016  10:08

原标题: 富力之困:两道旧题求新解


   文/梁爽

  从500亿到600亿有多难?

  继前年冲击700亿元合同销售额失败、去年冲击600亿元失败后,富力地产在11日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再一次宣布,向“600亿元”发起挑战。

  富力董事长李思廉带队出席。也许是一直以来的彬彬有礼,又或许是他特意为今天保持了良好的状态,他一个下午都保持着微笑,对所有人有求必应。他回答完主持人规定的最后一个问题后,还主动示意说,我刚看到那儿还有位记者举手了,再多问一个问题吧。

   也许李思廉未必认同,但近几年来,完不成业绩目标成为富力的一个痛处。2014年,他们定下的目标是700亿元,眼见市场形势不对,年中将目标下调至600亿元,但该年最终只完成544亿元;到2015年,富力再次将目标定在600亿,结果故事重演,不得不在年中下调目标至550亿,并且再次悲催地没有完成——2015年合同销售额跟上一年持平,距离年度目标仍差6个亿。

  富力似乎跟“600亿”这个数字杠上了。不过从今天业绩会提供的消息来看,他们今年的做法跟去年变化不会太大。富力今年计划交付的可售面积是480万平方米,相比2015年入账的可售面积350万平方米有所增加;计划推出11个新项目,而去年这个数字是14个;李思廉说,今年会加快华东、华南地区的开工速度,以配合完成600亿元的目标。

  “富力的生意发展以稳健为主,拿地策略属于保守。”他说。不管记者们如何换着表达方式、换着人来提问,他都没有就拿地的问题给出明确指向,只用宽泛的“省会城市”来概括。“比较看好省会城市,因为有人口流入,持续发展有保障。北京和广州适当增加土地储备作为巩固,但并不会买很多。不会特别要求进一线二线。”他强调,“面粉贵过面包”的地块坚决不参与。

  富力2015年销售额主要来自华北、华南、海南三大区域,就城市而言,广州和北京两城最高,合计占所有销售额约四成 ,分别为111.85亿元和103.53亿元。

  李思廉感慨北京通州是富力的宝库。拿地成本大约1.3万元/平,而售价在5万元/平左右。“房地产虽然不是一种高科技,但也是一门大的生意,管理需要艺术,不是同一个方法都行得通。北京你觉得它贵,但卖的也贵,量比较稳定。如果看看历史,不论你怎么说北京,盖的东西都卖光了。

  新增土地方面,富力去年拿了13宗地共360万平方米,总共耗资46.23亿元,比2014年的52.49亿元减少12%,而2014年又比2013年锐减88%。

  在去年13宗新增地块中,有9宗是全新项目,包括广州黄埔区笔岗村项目。而去年买地的平均成本仅1300元/平方米,其中最贵的5200元/平,位于广州,最便宜的仅100元/平,位于石家庄。

  拿地成本较低,让富力得以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这也是李思廉所自豪的一点。他说,不要以销售规模论英雄,要看到富力的盈利能力,去年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3%,整体毛利率达到32%,是行业内较高的,虽然比2014年下降了3个点,但这主要是去年交付45万平方米保障房项目所致,而且也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今年他有把握将毛利率重新提升至35%的水平。

  放缓拿地的背后有富力近4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做后盾。富力早些年激进拿地带来的后果是负债率高企,这是其眼前的另一个难题。去年年中,富力的负债率高达119%,李思廉表示希望到年末控制在100%以内,但这一承诺没有实现,如今的富力负债率依然超过110%。

  李思廉希望扭转人们对负债的看法。“内房股中的精英,必须建立土地储备,才能在未来几年有一个中长线做法。建立土地储备需要资金。我们的土储在行业里属于比较多的,会令负债比率偏高一点。但是富力年底手上的净现金超过200亿元,对于我们这种做几百亿生意的公司来说,(负债比例)没什么好隐忧的。

  进一步追问下,李思廉透露,200多亿元的现金放在帐上,主要用途不是买地,而要用作还贷等用途。

  他言语轻松,但掩饰不住高负债的压力。从现金的安排上也可以看出,调整融资杠杆是富力的一项重要任务,重要性不亚于完成销售业绩。李思廉表示,富力去年的融资成本约7.8%,今年希望降低一个百分点。今年1月,富力在境内发行了95亿元的五年期公司债,利息仅3.95%。业绩会的当天,新的公告显示,他们已获批在沪深两市非公开发行合共300亿元的公司债。富力希望抓住民营企业发公司债的窗口期,用低息债务替换高息债务。

  但回归A股的计划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李思廉的答复跟去年几乎一样:“我们排队大概排在300位左右,乐观的话,看今年年底或者明年一季度吧。中国股市比较疲弱,大家看不清、摸不准。

  可以说,营销业绩还是融资杠杆是萦绕在富力眼前多年的两大难题,而富力的应对方式,一言蔽之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发布会后,记者们围着李思廉不放,询问出海、转型、分拆、上市等方面的讯息,显然找不到太多有意思的“故事”。

  “我们始终是老牌公司,近4000万平的土地储备,没做其他,就是房地产了。土地就是原材料。(不考虑转型?)我们不考虑转型。(对房地产市场很有信心?)反正房地产市场做熟了,也不是说转型就能转的,你要有优势才能跟人竞争。你跟人做什么?高科技啊?不可能的嘛。

  离开会场前,包围他的记者终于离开。网易房产记者问,过去富力地产已多次调低业绩目标,是否对市场的判断过于乐观?今年的这个业绩目标,有信心不再调低吗?

  “有信心,”他很快接话,“这个数字是保守预测。

  富力一直努力在激进与保守之间寻求平衡。也许他们需要等待一个时机,打破这场持续多年的困兽之斗。让这萦绕多年的“旧题”,能解出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