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让孩子到大自然撒欢去

23.02.2015  12:35

  随着春节的来临,不经意间,寒假踩着匆匆的步伐已经过了大半。寒假去哪儿?当不少孩子选择宅在家里和电子游戏作伴时,有的孩子则选择到户外去呼吸新鲜空气,去领略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自然魅力。、

  ●本报记者 何碧帆

  体验自然,胜过枯燥的灌输

  近日,在梅县区白渡镇嵩山的一块空地上,十几名学生一下车就撒欢似的跑跳起来。在老师的带领下,他们有的去捡柴火,有的向农家借来砖块砌炉灶,有的则跑到田地里去挖红薯……这是 “唯E英语”组织的寒假亲近自然的第一课。其负责人范瑾曾参加首届梅州市青年创业大赛,是一名有想法的女孩,她觉得远离自然的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没有生机和活力。“我不希望孩子们机械地带着压力去学习,而希望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一亩田地中,钟老师正在挥汗如雨的孩子们面前适时地背诵《悯农》这首诗。她对记者说:“让孩子们亲手拿起锄头,体验田野劳动的艰辛,胜过唠叨的说教、书本知识的灌输。”而看看那几个锄了半天地,才挖出一点红薯的孩子们的兴奋劲头,可以预见他们对劳动会有新的认识。三年级的小叶说:“来到田间地头挥锄抹汗干农活,真切感受到什么叫‘粒粒皆辛苦’,以后都会珍惜粮食了,原来农民伯伯那么辛苦。”

  在现场,也不乏随同而来的家长们,一位姓吴的家长感叹说:“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精神生活却很匮乏,他们很少能亲近自然,更别提会去泥地里打滚,去河边摸蟹抓鱼。”一旁的陈女士接话道:“很多的花、鸟、虫、鱼,他们只看过书本上的,现实中没见过,现在,我家孩子每次出来都要摘几把野花野草带回去,插在花瓶里;或带几条刚从小水沟里摸上来的小鱼,养在玻璃瓶里,能开心很长时间。”

  回归自然,解除电子产品的“绑架”

  孩子是自然的精灵,只要把他们放回田野,放回天空,他们就会带着隐形的翅膀飞翔。寒假里,当一些家长逼着孩子们上不喜欢上的补习班,或将孩子扔给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时,有一些家长却情愿把孩子归还给自然。

  梅城的李女士是一名小学教师,这个寒假她没有给10岁的孩子报任何补习班,她给孩子制定的唯一任务就是“玩”。当然,这个玩得有章法。“去年暑假,孩子爸买了一台ipad,一个暑假,孩子都抱着玩,哪也不去。这个寒假,孩子老早就和我预约玩ipad的时间,我却告诉他,一切皆可商量,手机、ipad,想也别想。”李女士说,电子产品看似科技含量很高,但对这么小的孩子却无益,一旦上瘾,怎么培养学习兴趣都等于零。

  为了将孩子的兴趣从电子产品中转移过来,李女士制定了一整套户外活动计划,并邀请了几个家庭共同参与。“我们每个星期都商量去梅州的一个景点,去到那里先游景点,再玩亲子游戏,还给孩子们布置一些自然类作业,比方说收集植物标本、昆虫标本、抓小鱼什么的,我家孩子开始离了ipad很大意见,可是玩了几次后也心痒了,每天嚷着要去外面玩。如今,我们几家人已经去了平远天道、梅县雁鸣湖两地,准备过年后再去一些乡下地方度假。”

  记者手记

  别忘记了大自然这本活教材

  大自然是本活教材,可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孩子的户外运动被手机、平板电脑所取代。孩子们俨然成了手机、平板电脑的“粉丝”,有些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他们的手指可以熟练地在屏幕上飞速滑动;他们可以迅速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答案;他们知道哪里可以下载最新的网络游戏……但他们却不知道葱和蒜的区别,不知道虫鸣鸟叫的声音,不知道在小溪流淌过脚踝的感觉……他们对于大自然的词汇和想象是那么缺乏和单一。

  陪你的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不仅丰富孩子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同时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发现各种生命,学会想象和提问。亲爱的家长们,何不关掉家里的电器,陪着孩子到户外捉昆虫、翻跟头、打泥仗、捉迷藏?让孩子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体验,也让作为父母的你们,从喧嚣的城市中逃离出来,培养亲情,享受乐趣。

  (碧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