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 失智老人需要更多关照

26.01.2016  10:58

“鹏星”社工及志愿者为失智老人送去御寒物品。“鹏星”供图

“鹏星”社工和志愿者为南城13户困难失智长者送去御寒衣物

近十年来最强寒潮来袭,东莞甚至百年难遇地飘起了雪花。近日,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实施的“乐松忆家”失智长者关爱项目,社工联合广东狮子会火天丰德服务队,为南城13户困难失智长者(俗称“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送去驼羊被、羽绒服和毛帽等御寒衣物。看到社工和志愿者前去探访,老人们都很开心,一名老人说:“就算衣服不合穿,我都暖了。”

暂未发现失智长者因冷致病

1月22日,寒潮来袭,并持续了几天。为了帮助困难失智长者抵抗寒潮,近日,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实施的“乐松忆家”失智长者关爱项目,社工联合广东狮子会火天丰德服务队,为南城13户困难失智长者送去驼羊被、羽绒服和毛帽等御寒衣物。社工还向失智长者的家属传授了寒冬中的照顾知识,以确保长者们顺利度过寒冬。此次走访暂时未发现有失智长者因受冻而引发 疾病

当大家来到球叔家时,正在卧床的他起初感到有些惊讶,他问道:“为什么今天这么多人来我的家啊?”球叔中风十余年,长期卧床无法起身。由于家住城中村,平时很少有年轻人去他家,此次突然看到很多年轻的面孔,球叔感到又惊又喜。“公公,今天很冷哦。这里有一件羽绒服,你试试,看合不合身。”大家拿出崭新的羽绒服,球叔开心地说:“今天是很冷,就算衣服不合穿,我都暖了。”球叔的妻子告诉社工和志愿者,球叔有时意识清醒,有时又会模糊,但在意识清醒的时候,还不失“老顽童”的“可爱”。

90岁婆婆向大家竖起大拇指

90岁的张婆婆目前独居,属于中度失智。张婆婆长期卧床,虽然可以自行坐起来,但无法行走。张婆婆的三餐都是由唯一外嫁的女儿送去。由于家庭 经济 困难,其女儿同时打了几份工维持生计,除了每天给她送去三餐,无暇照料张婆婆。

当天,志愿者们赶到张婆婆家中时发现,张婆婆住着一间一房一厅的小屋子,吃喝拉撒都在客厅。客厅十分简陋,里面放置了一张1.2米宽的木床,张婆婆正躺在这木床上,盖着两张陈旧且不是很厚的棉被;床边的凳子上放着一个大碗和一个水杯,床下边则放了一张坐厕椅子,用于如厕。

志愿者们将驼毛绒被铺开,为张婆婆盖上。看到志愿者后,张婆婆缓缓地坐了起来。其中一名志愿者向张婆婆一一介绍了在场的每个人。虽然张婆婆无法用语言表达,但用手拉着其中一名志愿者的手臂,眼神中充满欢喜。当志愿者帮她穿上新的羽绒服及毛帽时,她摸了摸身上的新衣服,望着大家,竖起了大拇指,眼角也慢慢湿润了。

社工提醒

根据平均患病率来测算,东莞约有1.9万名失智老人。那么,寒冬里如何照顾这个群体,让他们顺利过冬?“乐松忆家”失智长者关爱项目负责人岑金梅总结了三个需注意的方面:

●家属及照顾者需要为失智长者添衣加被,以防老人被冻着。

老年人代谢功能降低,血液循环较差,比较怕冷。而失智长者更要特别注意,因为他们对自身的行为或状况无法有正常的反应,可能不懂得在感到寒冷的时候适时添加保暖衣物,从而发生失温症状。因此,家属或者照顾者要注意为失智长者防寒保暖,预防他们受凉感冒。特别是头部、双耳、双脚、双手等末稍裸露部位,要做好防护,避免冻伤。

此外,也有一些失智老人不愿意多穿衣服或者换衣服,家属不能跟他们硬着来,要用一些善意的哄骗方法,既能顺着他们,又可以让他们愿意添衣换衣。

●注意老人的饮食。

失智老人胃肠功能减退,冬季忌冷饮、不食生冷,饭菜要易消化、不油腻,不宜过饱,以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尤其对于独居的失智老人,家属更要关注他们是否会常常吃隔夜菜或者忘记吃饭。

●注意老人的睡眠,以免晚上冻伤。

天气寒冷,家属一定要为老人添置床被,以保障老人有暖和舒适的睡眠,睡前用热水给他们泡脚可助于血液循环。

提醒

欢迎爱心企业提供可定位的黄手环

“乐松忆家”失智长者关爱项目负责人岑金梅介绍称,该项目于去年6月在南城启动,实施至今已有将近8个月。社工进入各个社区进行入户调研,目前已为41名失智长者登记建档。其中,社工以个案工作方法重点跟进服务30名失智长者,并定期家访,根据失智长者的不同需求,为他们上门提供记忆康复训练、居家生活环境改善、改善家庭关系等服务,同时也为失智长者家属或照顾者提供情绪辅导、照顾知识传授及压力舒缓等服务。

很多失智老人经常会走失,让家人心力交瘁。2012年,中国人口福利 基金 会为有走失危险的老人设计了一款类似手表的黄手环。老人一旦走失,旁人可通过上面的信息(包括老人姓名、亲人的联系方式等)联系其家人。但目前设计的黄手环没有定位功能。为了给老人及家属提供更多便利,如果有商家愿意提供具有定位功能的黄手环或其它物件,可以与“乐松忆家”失智长者关爱项目联系。

联系电话:0769-2286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