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里的皮具业依托电商“融冰”

03.12.2015  17:50

  历经多年粗放式发展,受市场寒冬影响,新兴皮具产业亟待转型升级。资料图片

  今年6月开始,《南方日报·新兴视窗》推出系列报道——新兴县不锈钢产业观察,涵盖不锈钢产业遇瓶颈、转型升级、县政府出台“二十条”帮扶措施、机器换人等多个方面,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

  与不锈钢产业一样,新兴县还有其他多个传统产业,如畜牧业、皮具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发展情况各异。接下来,本报将继续推出“行业观察”系列报道,关注新兴传统支柱行业,解读行业密码,探寻发展路径,助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皮具产业是新兴县的传统产业,也是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历经多年的粗放式发展,在“接订单难、需求减少、收货款难”“三重大山”的压迫下,皮具产业正遭遇着市场寒冬。

  新兴皮具行业该往何处走?行业内部转型乏力、外部需求锐减,如何壮大企业、建设大项目、打造新产品,巩固特色产业地位?新兴县的皮具产业或许需要一个“平台”,帮助其撬动市场。

  “电商,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电商的发展势不可挡,皮具行业若能借电商改变业态,或能够解决行业历史难题。一方面直接对接客户,另一方面掌控资金链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整合产业链资源,给予皮具行业充分的发展空间。

  需求锐减

  皮具市场供过于求 批发市场生意冷清

  梓元岗是广州最大的皮具批发市场,也是新兴皮具业的起源地之一。在这个纷扰庞大的皮具集散地,隐藏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客户在梓元岗中的各个销售部(中间商)下订单,销售部将订单传回工厂,工厂采购原料、组织工人生产加工,通过物流将货物送达销售部手中,客户与销售部结清货款,销售部再与工厂完成交易。产业链中各个环节分工清晰有序。

  “显而易见,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其实掌握在中间商手中,因为他们对接的才是第一手客户。”业内人士谢先生说。近年来,为了最直接地接触终端客户,拿到第一手订单,新兴县的皮具老板们探索出一个办法,即在梓元岗等市场开设销售部,抢占整个产业链中的顶端地位,减少对接客户的中间环节。三年前,谢先生就依托本地的皮具厂,成为梓元岗皮具批发市场的一员,充当对接客户和工厂的中间商。

  通过这种模式,皮具厂由自己的销售部对接客户和订单,直接地介入销售终端环节,不但能提高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而且能争取到更大的利润空间。“这种模式看似无懈可击,但其实十分脆弱。”谢先生坦陈,受大环境影响,如果市场景气,那么销售部和工厂均有利可图。一旦客户的需求量锐减,销售部和工厂就会腹背受敌。“直接的影响是,销售部接不了订单,囤积的货卖不出去,工厂又无单可做。

  事实上,需求锐减导致的市场寒冬或已经来临。谢先生告诉记者,三四年前,梓元岗车水马龙,整个皮具市场活跃着客商、物流、皮具厂老板、原材料提供商,他们共同维系着皮具市场的繁荣发展。然而,街道上却显得十分安静。“如今众多皮具批发商城内,客商云集的场景很难见到。”谢先生认为,目前的皮具市场需求锐减,并且产能过剩,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订单减少

  今年比去年减少四成 裁员成应对之法

  由于需求锐减,产能过剩,必将直接导致市场重新洗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能接到充足订单,谁就能获得生存空间,维持工厂的日常运营。反之,则被市场淘汰。事实上,外部环境的需求锐减,导致订单减少,市场洗牌已在新兴县的皮具行业中初见端倪。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新兴县有近2000家皮具厂,近1000家在工商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然而,新兴县工商局最新的一份统计指出,截至2015年11月16日,全县共有皮具行业注册市场主体916户。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历经两年,注册登记的皮具厂数量不增反降,尽管降幅不太明显,但其中隐含蹊跷。“因为这其中还未包括部分注册登记过皮具厂,倒闭后没有注销的。”东成镇某皮具厂老板林先生告诉记者,在他附近的两家工厂,就是因接不到订单或订单量少,提前放了“长假”。“有订单,才能维持工厂生存,毕竟皮具厂需要承担人力等成本,否则,将面临亏损。

  在林先生看来,皮具市场这块蛋糕比两年前小了不少。以他的皮具厂为例,2013-2014年,平均每月能接3万订单(指数量)左右;2015年开始,平均每月仅能接1.8万订单左右。订单越来越少,是进入皮具行业近3年的林先生的真实感受。“以往工厂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订单,现在加班的时间大幅减少了。

  皮具行业素有不成文的“淡旺季”之分,每年的10月至次年4月,是为旺季。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的旺季,林先生的皮具厂能接到20万订单左右,然而2015年10月至今,才仅有3万多订单。“今年的旺季来得太晚,也持续太短。”林先生说。

  为了应对订单减少的现状,不少皮具厂“开源”受阻,谋求“节流”,在工艺逐渐成熟、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开始裁员,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避免出现整体亏损。以东成镇区先生的皮具厂为例,2013年最高峰时有28个工人,如今削减至8人。“由于订单减少,要维持工厂正常运营和盈利,裁员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货款难收

  皮具厂为中间商打工 资金周转受制于人

  需求锐减,订单日趋减少,让皮具行业另一个弊端——“货款难收”更加凸显出来。皮具行业的货款大部分掌握在“中间商”手中,是否按订单、按月或按季结清,并没有相关的合同约定。在这种情况下,皮具厂的生存就受制于“中间商”。

  “一般情况下,中间商不会和皮具厂及时结清全部货款,而要想拿到剩下的货款,皮具厂只得拼命给他做订单。这使得皮具厂被拖欠的货款越积越多,资金周转受制于人。”区先生表示,这种循环不但存在于中间商和皮具厂之间,还存在皮具厂与材料商、工序承接工厂之间。举例来说,皮具厂拿不到货款,相应地也没有钱支付皮革、辅料、工序等费用。

  货款难收或回收慢这种恶性循环,是整个皮具行业的通病,对此,区先生感受颇深。在采访过程中,他给记者出示了其和中间商的微信聊天记录,从沟通对话中得知,这个月,中间商陈总只给区先生支付了3万元货款,而区先生则需要6万元才能支持工厂的继续运营,要求陈总再支付3万。通过不断讨价还价,陈总终于答应“考虑一下”。

  区先生表示,皮具厂的做法实属无奈,因为订单和货款都掌握在中间商手中,要想拿到订单,就必须默认货款被拖欠的事实;要想继续拿到货款,就必须不断为其做订单。以他的工厂为例,最高峰时期,被拖欠的货款甚至达50多万元。而为了能最终拿到这批货款,区先生不得不继续为中间商做订单。

  “皮具厂相当于为中间商打工,一旦资金被过度拖欠,资金周转不灵,皮具厂或面临倒闭。”区先生说,同行中不乏货款被拖欠太多而倒闭的,也有不少人为继续经营,到银行寻求小额贷款。然而事实上,皮具厂的融资之路甚为艰难。究其原因,是县皮具行业大多为无证经营的家庭小作坊或个体户,普遍呈现生产能力低、工艺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品牌效应低等特点。

  ■突破

  借力电商平台资金链更可控市场空间更大

  为了解决“接订单难、需求减少,收货款难”等制约皮具产业发展的桎梏,从2013年开始,新兴县开始推动“个升企”工作,即引导个体户转型升级为企业,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帮助其转型升级,促其做大做强。2013年至2015年11月16日,全县共引导皮具行业个体工商户升级登记136户,有59户转型升级为有限公司。

  有业内人士指出,个体户升级为企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皮具企业做大做强,但依然未能完全解决“接订单难、需求减少,收货款难”等三大难题。“即使升级为企业,但订单和货款依旧掌握在中间商手中,皮具行业的发展桎梏未能根治,必须要有一个平台,让新兴县的皮具行业接触到第一手客户,及时拿到‘救命’的货款。

  “这个平台就是电子商务,通过实现传统皮具产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或能根治当下皮具产业的弊病。” 新兴县皮具商会常务副会长区林坤表示,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或能够解决行业“接订单难、需求减少、收货款难”等历史难题,直接对接客户,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整合产业链资源,给予皮具行业充分的发展空间。

  与传统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平台的优越性在于,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全天候、全方位和零距离。目前,皮具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可借助专业网购平台开店,进行商品推广和销售;也可通过相关皮具网交易平台进行批量交易、分销。

  业内人士分析,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皮具行业不但能拿第一手订单,更重要的是,资金链更加可控。无论是单品出售,还是批量交易,货款将可通过支付平台限期结清,从而摆脱了传统模式中受制于“中间商”的不利局面,资金周转更为便利、灵活、可靠。

  随着华为联手云浮启动“云谷”项目以及中国国际(新兴)信息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新兴,新兴县皮具产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已初步具备了硬环境。在软环境上,中国国际(新兴)信息产业基地已开办电商运营培训班,为本地培训电子商务人才,促进产业的升级发展。新兴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贸易市场股相关负责人也透露,目前,新兴县正筹划建设电商平台的“新兴馆”,首批邀请26家特色企业进驻,皮具行业或在受邀之列。(苏红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