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台工作会议解读之二:两岸交流成果更“接地气”

30.01.2015  18:50

  围绕近日在京举行的2015年对台工作会议,此间多位专家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促进两岸产业合作总体规划布局,深化两岸金融合作,努力扩大台中小企业、农渔民参与面受益面等,有利于增强台湾基层民众对两岸交流成果的切实感受,让两岸交流成果更好的惠及大众。

  会议强调,将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议题等制度化协商,深化协议执行成效,惠及更多民众。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王建民认为,虽然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在岛内受到某种程度阻碍,服贸协议卡在台湾“立法院”迟迟未能实施,加上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惨败给两岸关系带来一定程度的隐忧,但是我们积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双赢的方针不会改变,与台湾同胞携手开创繁荣前景的热情不会减弱。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张冠华认为,今年1月20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赴平潭与台湾农渔民交流,释放出不少惠台举措,这说明对台工作要更加惠民利民的思路已经付诸实施。

  张冠华还表示,前阶段两岸产业合作在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两岸学界和产业界为此呼吁要实现更加合理的分工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次会议提出要促进两岸产业合作总体规划布局。

  针对近一段时期有关“两岸经贸交流成果都被少数大企业独享”的说法,受访专家们认为,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因为在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在两岸经贸合作中更早、更多地获益,是顺理成章之事。但两岸交流的目的就是要造福更多两岸民众,因此,下阶段我们要努力深化两岸经贸交流,不断拓展两岸经济合作的覆盖面和规模,积极扩大中小企业、基层农渔民的参与面受益面,让广大台湾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红利”。

  本次会议还强调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两岸人员往来,扩大两岸青少年和基层交流,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对此,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研究所所长朱松岭等专家认为,不论是从去年岛内爆发的“太阳花学运”,或是“九合一”选举中台湾青年的倾向来看,岛内年轻一代已渐渐在两岸关系发展上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表现出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力,所以,加强与台湾青少年交流与沟通也是今年对台工作中的重点。要让两岸年轻人更多地参与到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实践中来,增添他们身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荣誉感,增强他们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光明前景的使命感,同时也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更大的自我发展。(文/俞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