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一带一路”,厂商红利何在?
本报报道,在各行业争相对接“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作为东莞较具代表性的传统制造产业之一的家具业也不甘落于人后。在本届名家具展上,首次设立了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国际馆。东莞名家具俱乐部副秘书长余旭辉告诉记者,虽然每一届展会也都有数量相当的出口企业参展,但无论规模、数量、还是集中程度都不如本届。
东莞许多厂商来自港台,是改革开放政策最大的获益者之一,他们天然具有接受政策、把握政策的能力。当“一带一路”升格为国家战略的时候,包括港台厂商在内的东莞厂商需要顺势而为,对接“一带一路”,充分发掘商机,收获更多的“一带一路”红利。
首先,东莞厂商可收获基础设施建设所附带的红利。“一带一路”多数国家和地区,大都是基础设施数量不足、质量较差的区域,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初期,以“互联互通”为使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力主推行的第一项安排。其中,中国提供主要资金来源的亚投行、丝路基金和上合组织的金融机构将承担资金筹措,而根据国际惯例,资金主要提供方的厂商也将被列为第一次序的供应商。东莞厂商积极加入商品供应商的行列,即可收获商品输出的红利。
其次,东莞厂商可收获资本走出去的红利。“一带一路”升格为国家战略的初始目的之一,就是为国内厂商的资本输出打开大门,以便让“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就东莞而言,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某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追逐成本洼地,向外迁移已是不可逆的趋势。而“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多数还是欠发达的经济体,不仅能够提供便宜的劳动力,而且,也具备消费低端消费品的收入水平。因此,东莞厂商在向国内其它地区转移的同时,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转移也是可选项,而且,这些资本输出更可能受到国家的政策激励和投资保护。
第三,东莞厂商可享受贸易规则和投资规则完善和趋同的红利。相对而言,“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无论是贸易规则,还是投资规则,都与国际惯例有较大的差距,而这些差距也可能让厂商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面临多重障碍。
在实施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中,为了更好地达成贸易和投资的目的,这些国家和地区需要自主修改贸易和投资的规则,完善本国和本地区的规则体系。在基础设施逐步“互联互通”的同时,显然,“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规则体系趋同和通用,更接近国际惯例,也将是必然发生的事情。这些改变,当然会便利厂商的经济活动,而契约信守意识的强化,无疑更可减低商品输出和投资输出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