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东莞》,让世界看到东莞的文化烟火

04.08.2021  02:02

千里远行人,一碗热气腾腾的濑粉,足以慰风尘。

远来皆是客,一顿喜气洋洋的家宴,找到家的归属感。

得天独厚,山水相逢,东莞,珠三角城市中颇有活力的一员。传统和现代,在这里交融。人群聚散,带来滋味流转。食物的密码跟随人类的脚步,碰撞更迭,从历史深处,一路走到今天。

▲《寻味东莞》第三集《欢乐家宴》(视频截图)

时隔一年,东莞美食纪录片《寻味东莞》再登央视,又带人回到魂牵梦绕的盛宴之中。在刚播出的《寻味东莞》第三集《欢乐家宴》篇章中,塘厦镇龙背岭村祠堂家宴太公分猪肉、材叔的鲜排骨饭、阿南的夜宵、东莞烧鹅濑粉等既有东莞特色,又凝聚了乡土情怀的美食相继亮相,馋了多少全国各地美食爱好者的嘴。

记者回访这些曾登陆央视的商家店铺,都表示有了“甜蜜的负担”。材叔说:“你早上过来就知道有多少人过来吃我的排骨饭,都是从外地来的,好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过吃我的排骨饭,我的排骨饭除了新鲜一点没什么啦。”材叔一脸的“凡尔赛”。

迅猛发展的制造业,重塑了东莞这座城市,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聚集。人流交会,带来风格迥异的美食,并肩杂处、碰撞发酵。正如纪录片结语所言:无数人在这里启程、落脚,生生不息。

▲《寻味东莞》第三集《欢乐家宴》(视频截图)

东莞,这场广阔的盛筵,星月流转,风味长存。

东莞面积不到3000平方公里,却同时拥有丘陵山地、平原水乡和珠江入海口,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催生了质地不同、风味有别的食物;近几十年来东莞人流汇聚,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新莞人”,带来了不同的生活和饮食习俗;尽管东莞人口城镇化比例超过90%,但老一辈的东莞人仍然按照古老的时节安排自己的传统生活……东莞,传统和现代狭路相逢,神奇融汇,人们一边回望传统,一边积极求变,美味的流转,一刻不停。人们因为食物而相聚,食物跟随人的迁徙而改变。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新与旧的交织共同创造了今天东莞的万千风味。

长期以来,东莞一直以制造之都的形象示人,《寻味东莞》从美食入手,展示东莞人间烟火,用食物打造地区名片,让很多人从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了东莞。

东莞的镇街分布分散,镇街相隔较远,每个镇街都深藏了很多美食的宝藏,各有各的风味,东莞是“散装美食乐土”。莞城的烧鹅濑粉,东坑的阴菜牛展汤,石龙的咸姜水,麻涌的香蕉紫菜糖水,高埗的冼沙鱼丸,大岭山的烧鹅……都有自己最独特的味道。

东莞不仅负责制造世界,同样也负责制造美味。

▲7月16日,工作人员正在塘厦镇龙背岭社区举行“传承客家文化 品尝客家美食”活动中制作焖猪肉(资料图)

世界工厂里的文化传承:叶伟池和他的太公分猪肉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每个重阳节,东莞塘厦镇龙背岭社区的叶氏祠堂里,都会举行家宴,让这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客家村落热闹起来,再次上演“太公分猪肉”的场景。

每个家宴时间,祠堂的后厨,都有一位七旬高龄的老人在忙碌,磨刀、洗案板、洗猪肉、切猪肉、调料、备菜。他就是叶氏祠堂的掌勺人叶伟池。

叶伟池的掌勺人身份是选出来的,他告诉记者,族人每五年都会选祠堂家宴掌勺人,自己连任两届,已经做了十年“太公分猪肉”了。“父亲很会做菜,一直是祠堂家宴的掌勺人,我算是子承父业。

按照惯例,龙背岭社区每年重阳节都会在祠堂举行家宴,“以前是用祠堂功德钱筹办家宴,后来是侨胞们出钱筹备,再后来我们自己村民筹钱举办,现在我们有了场地和经费专门筹办家宴,”叶伟池告诉记者,举办家宴不仅仅是因为主材焖猪肉和蒸鹅的美味,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族人亲情的凝聚。

叶伟池介绍,多年来,龙背岭社区的叶氏子孙,每年重阳拜祭仪式后,都会进行“太公分猪肉”,分到手的猪肉好比“福肉”,寓意取吉获福。

寻味东莞》播出后,塘厦镇龙背岭社区火了,“太公分猪肉”火了,叶伟池也火了,“现在很多人都邀请我去做菜,还有讲课的,但是我不去,要吃你来祠堂里吃,吃多少我做多少,但是不去外面做”他说,《寻味东莞》大火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更多人看到了龙背岭社区的文化习俗,看到了东莞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保护和发扬。

文字:向连 冯欢

摄影:陈帆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