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寻沉默的道钉9:寻找修建太平洋铁路华工足迹

26.05.2014  13:37

1869年5月10日,美国太平洋铁路合龙庆祝现场。 2014年5月10日,在当年的合龙处,举行铁路竣工通车145周年纪念活动。 150年 一瞬间 ——寻找当年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华工足迹   高山峡谷中,两条平行的铁轨蜿蜒伸向远方,清澈的溪流在铁轨旁静静流淌,这片土地曾经的主人——一个印第安人站在陡崖上,正俯视着不再宁静的山河、日渐陌生的家园……

  这是一幅拍摄于1860年代的老照片,拍摄者是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官方摄影师阿尔弗雷德·哈特。1863—1869年,在北美首条跨州铁路艰难推进的同时,哈特沿着铁路,拍摄了大量珍贵的照片。

  150年后,当我们站在当年印第安人踏足的这片土地、以同样的姿态俯视着钢铁怪兽在峡谷中穿行时,那一刻,恍惚有了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首条贯通北美大陆的铁路,以风驰电掣、摧枯拉朽之势,将美国的版图真正连为一体,推动了现代美国的狂飙崛起;而印第安人茕茕孑立的背影,是一个时代的背影,自此他们的安宁不再,家园不再。

  有关这条铁路之于美国的意义,人们已经说了很多,正如在犹他州金色道钉博物馆陈列的一幅油画的题词:“我们建造了铁路,铁路成就了美国。”这幅油画所展示的主角是两名铁路工人,其中一名就是华工。

  1864—1869年,在中央太平洋铁路陷入困境之际,大量华工参与进来,成为筑路大军的主力。哈特的老照片中,不少就定格了华工正在开挖隧道、铺设铁轨的工作场景。今年适值华工参建中央太平洋铁路150周年暨太平洋铁路全线建成通车145周年,南方日报记者和来自中国的摄影师李炬一行,历时6天,重走中央太平洋铁路,精心收集当年筑路华工的点滴记忆,旨在再寻沉默的道钉。

  而在此之前,李炬已收集了数千幅有关美国太平洋铁路的老照片,并曾两次自费重走太平洋铁路,一路寻找哈特当年所摄老照片的机位,通过新旧图片对比为历史存档。他说想通过镜头,看150年的沧桑变化,实地感受铁路华工的艰辛。

  现在这里呈现的主要是李炬此次追寻哈特足迹,用镜头捕捉、凝固、再现历史瞬间的心血之作。150年,弹指一挥间,变与不变,尽在其中。

  图/哈特  李炬  文/金强  赵杨

  1864年,布鲁默深槽是华工参建太平洋铁路后创造的第一个奇迹。华工硬是在不适合修建隧道的土石高地上,开挖出一条几百米长、几十米深的通道,他们的工具简陋,用独轮车和铁锹,蚂蚁啃骨头的方式,把20000多立方米的土石挖开并运走。

布鲁默深槽至今依然保留原样。

 

1869年4月28日,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和爱尔兰工人创造了日铺轨10英里的新记录,铁路公司立牌纪念。2014年我们来到这里,铁路已经改道,复制的纪念牌依然矗立。

唐纳山口是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建过程中最为艰难的一段。工人们正在坚硬的花岗岩中开凿铁路路基。

2014年5月7日,站在唐纳山口,山下的唐纳湖以及半山腰的绝顶隧道和防雪棚清晰可见。

当年,一位印地安人正俯视着铁路穿过不再属于自己的家园。

150年之后,高山峡谷中火车依然货运忙碌。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