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上车”存三大障碍 善意制度能否带来“通途”?

02.05.2015  21:18

普及导盲犬“任重道远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解禁为导盲犬乘坐火车、地铁打开了方便之门,但在“出行配套体系不健全、培训成本高昂、公众认知度较低”的“三大障碍”下,导盲犬在中国并不普及,甚至“稀少”。视障人士随导盲犬出行“奢侈”,普及导盲犬“任重道远”。

一是,导盲犬上车“配套”不完善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陈燕告诉记者,虽然北京允许导盲犬乘坐轨道交通,但公交车并无类似规定,打出租车也常被拒载。这意味着去地铁到不了的地方,视障人士就很难带导盲犬乘坐交通工具。

导盲犬candie是一只获得“国际导盲犬联盟”资质的拉布拉多犬。其主人、视障人士candie的“妈妈”告诉记者,在十分拥挤的早晚高峰时,几乎无法带导盲犬乘坐地铁出行。在“人挤人”的嘈杂环境中,导盲犬难以行走和辨识方位。

二是,导盲犬数量稀少,且培训时间漫长、成本高昂。

中国参照国际惯例,对视障人士免费提供导盲犬。然而,与一千多万的视障人士相比,目前服役的导盲犬不足百只。以河南为例,导盲犬申请者每年超过5万人,而截至2014年,河南全省“持证上岗”的导盲犬只有数只。缺乏培训人员、培训资金高昂、培训成功率较低等原因,导致中国导盲犬事业发展缓慢。

据介绍,培养一只导盲犬约需一年半,每年耗资超过10万元,且仅有“黄金猎犬”“拉布拉多犬”等少数犬种适合。而且,导盲犬培训成功率不高。

培训成本高昂,致培训基地运转艰难。以中国最早的导盲犬训练公益机构“大连培训基地”为例,资金来源有市财政局、中国残联和社会团体、个人捐赠,但资金缺口仍不小。

三是,公众对导盲犬认知度低。

按照驯养规定,导盲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工作状态”时,需要系上牵引链、佩戴导盲鞍。candie的“妈妈”说,若处在交通工具内无需行走的环境,导盲犬会坐卧休整,可一些乘客会因好奇而凑过来“逗狗”“喂食”,受训过的导盲犬会对此类与“导盲”工作无关的行为“漠然”,此时有乘客会通过抚摸甚至拍打导盲犬以“求得回应”。

陈燕说,部分航空公司会要求导盲犬佩戴口罩。“导盲犬工作依靠视力、也依靠嗅觉。要求导盲犬戴口罩,它就没办法散热。这太残忍。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