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导致智能手机流量“偷跑”五大常见原因
●本报记者 刘野
不少消费者都对智能手机“偷跑”流量怨声载道。今年上半年,家住梅城江南的廖老伯“赶时髦”,开启女儿送给他的智能手机并开通流量套餐后,第一、二个月的话费都高达200多元。他在月底的话费账单中查询到,除了每个月近60元的话费外,其余100多元的费用均来自流量费。仅仅刷了几次微信朋友圈就花了这么多钱,廖老伯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停了微信功能。
无独有偶,5月9日央视的一则报道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于手机流量“偷跑”的关注——安徽的胡女士在“五一”期间前往美国塞班岛旅游,只是在智能手机上刷了刷朋友圈,却产生了一万六千多元的“天价”流量费。
记者在互联网上查询了相关信息,发现流量“偷跑”事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这也引起了很多手机互联网安全公司的“注意”,在奇虎360、百度手机安全卫士等手机安全软件发布的调查中显示,有五大原因可能导致智能手机流量“溜走”。
据了解,推送功能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网络连接的基础上,才能检测软件更新以及消息提醒。因此即使没有主动上网,在网络连接的情况下也会在后台工作,这就会产生一定的数据交换,这也是最常见的流量“偷跑”现象。
而当智能手机在wifi信号不稳定或较弱时,会自动切换到2G或3G网络,继续提供上网服务的功能。如果用户没有注意到,继续使用需要耗费流量的服务时,就可能产生高额的流量费。
还有的用户不慎将带病毒的恶意软件下载到手机中,木马程序便会开启ROOT权限进行后台联网,下载用于恶意推广的软件并消耗用户的流量,导致流量“偷跑”。
此外,现在很多手机都有云端同步功能,可以帮助使用者将联系人或短信甚至是照片等信息自动备份到云端,但是这样会耗费许多流量,特别是开启图片同步上传功能时,流量的消耗会更厉害。
很多运行在用户手机中的游戏软件,功能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除了表面上为用户提供的游戏服务之外,往往还会在暗地里搜集用户的机型、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上传后台服务器,此时,流量就这么“悄悄地”溜走了。
针对手机中存在的流量“偷跑”现象,记者采访了奇虎360手机安全专家王耐温,他提醒广大手机用户,在智能手机中最好安装一些手机安全软件,安卓系统手机用户在下载手机应用时最好前往正规的市场,同时,用户在使用软件时,谨慎勾选“自动更新”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