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从六方面支持贫困地区纾解“水困”

17.10.2014  22:34

  “龙坳坪田大丘,三年两不收,哪年得收了,狗都不吃腊骨头。”这是过去几十年里,贵州省铜仁市茶店镇开天村龙坳坪严重缺水、饱受干旱之苦的真实写照。

  如今,当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西瓜种植基地分散在青山绿水间,一个个水池错落分布在梯田上,引水渠内水哗哗流淌……铜仁地区群众把这些水利工程称作“民心渠”“功德水”。

  作为水利部首个新农村水利扶贫试点,铜仁地区的变化,是水利扶贫造福百姓的缩影。近年来,我国实施大水利扶贫思路,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大力支持,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保障。

  据统计,自2001年至2010年,我国累计安排贫困地区的中央水利投资1540多亿元,解决了1.364亿贫困农村人口和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740多万亩,新增供水能力51亿立方米、农村水电装机1620万千瓦,完成11000多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这些水利扶贫项目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工程性缺水等问题,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使贫困群众从饮水难、用水难中解放出来,带动了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水利扶贫主要包括行业扶贫、定点扶贫、片区联系、对口支援、试点扶贫等五个方面。”水利部移民局局长唐传利说,面向全国贫困地区开展的水利行业扶贫涉及872个县,定点扶贫包括滇桂黔鄂渝5个省区市的13个县,片区联系是指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对口支援涉及青海贵德、江西宁都、河北阜平、安徽金寨、甘肃临夏,试点扶贫包括贵州省铜仁和毕节两市19个县。

  山高坡陡,旱涝不均。我国贫困地区大多是“老、少、边、山、穷”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程度很深。当前,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依然突出。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贫困地区仍有967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未解决;耕地灌溉率平均约为3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人均供水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8%;水土流失面积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70%……

  据了解,下一步,我国将从六方面推进新时期水利扶贫工作。包括全面解决农民群众饮水用电问题,加快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强化贫困地区水生态保护,加快骨干水利项目建设,强化水利管理等。

  到2015年,我国将全面解决贫困地区967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和无电行政村用电问题,全面完成贫困地区现有1135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1536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治理,建成594个县的山洪灾害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体系。到2020年,实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在贫困地区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万平方公里。(记者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