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忆尉健行:中纪委书记兼北京书记前所未有
1996年,尉健行慰问长安街交警。1995年至1997年8月尉健行兼任北京市委书记。 刘英毅
追忆1
下属忆尉健行担任中纪委书记期间的工作
“中纪委书记兼北京市委书记前所未有”
1994年,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原副院长李永忠从地方纪委调到中纪委研究室工作,成为尉健行的下属。昨日,李永忠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回忆,尉健行是兼职最多的纪委书记,曾先后兼职北京市委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中纪委书记兼任北京市委书记,而且兼任了两年时间,这是从未有过的。
以政治局委员身份担任中纪委书记是挑战
新京报:尉健行担任中纪委书记期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李永忠:1992年到2002年,尉健行担任中纪委书记。这10年,可以概括为“一难两低三格局”。
“一难”可以用一句古诗词来形容,“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为什么这样讲呢?尉健行是1978年中纪委重建后,第三任中纪委书记。前两任中纪委书记陈云、乔石,都是中央政治局常委。
陈云开展了三年整党、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等等,乔石做了大量的加强纪检机关队伍建设方面的工作。而尉健行担任中纪委书记的前5年,也就是1992年到1997年,他只是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以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身份开展中纪委工作的,这对他来说是一种挑战。
虽然工作局面构成了一种挑战,但尉健行非常快地展开了工作,思路非常清楚而且切中要害,他提出了“三格局”,第一个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第二个,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第三个,查处大要案。
新京报:担任中纪委书记期间,尉健行还曾经兼任北京市委书记,同时还查办了陈希同案、成克杰案等大要案。
李永忠:尉健行可以说是兼职最多的中纪委书记。担任中纪委书记第二年,他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二届执委会主席;1995年至1997年8月兼任北京市委书记;1998年至2002年再次当选全国总工会执委会主席。
中纪委书记兼任北京市委书记,而且兼任了两年时间,这是从未有过的。他兼任全国总工会主席的时候,正赶上国企改革的紧要关头,各种矛盾非常尖锐,他在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方面做了很好的沟通,实现了平稳过渡。
讲话不用稿,整理出来就是一篇论文
新京报:作为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跟下属接触得多吗?
李永忠:我1994年调到中纪委研究室不久,1995年1月中纪委五次全会召开。这次会上,尉健行开了一次小规模的座谈会,邀请的都是很有见解和敢于直言的几个省级纪委书记。尉健行没让我们提供讲稿,甚至连提纲都没让准备,只是让我做记录。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体会他的工作风格,他当时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但是思维非常敏捷,手里一张纸都不拿,分析问题条理清晰内容深刻。整理完他的讲话记录,用不着做任何修改、加工,就是一篇立意深刻的论文。
新京报首席记者 王姝
追忆2
大学同班同学追忆尉健行,称其待人平和,口碑很好
“大学同学给他起俄语外号‘卢奇噶’”
1949年,18岁的尉健行从上海光华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进入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前身),成为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的首批大学生。在这里,他结识了夫人张勖华。
经常给同学做讲座启发大家了解时政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教授卢杰持,曾是尉健行的同班同学,也是从上海到大连上大学。
卢杰持介绍,机械系当时共有六七十人,分为甲乙两个班,一共只有3个党员,而尉健行就是其中之一。
姚南珣也是尉健行的同班同学,如今也是大连理工大学机械系教授。
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刚入学时,尉健行是班上的团支部书记,第二年,机械系与电机系成立党支部,他当选为学生党支部书记。
卢杰持昨天向新京报记者回忆,“尉健行学习好,对同学关心,为人踏实低调,他在大家心目中的威信非常高”。
尉健行经常给大家做讲座,用各种方式来启发大家了解时事政治。
姚南珣回忆说,尉健行曾带着全班合唱《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
这是当时轰动一时的经典大合唱。
姚南珣说,“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我想他选这首歌是希望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战胜困难。”
毕业后,这首歌在机械系流传了很多年,甚至成了“系歌”。
爱看苏联小说 获俄语外号
姚南珣说,尉健行非常喜欢保尔·柯察金,或者看《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青年近卫军》等苏联小说,他喜欢唱歌,唱的是当时流行的苏联歌曲《青年团员之歌》。
“那个时候他很喜欢苏联,大家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卢奇噶’(音)。”姚南珣解释说,“卢奇噶”在俄语中是“钢笔”的意思。
同学给他起外号,他本人也很幽默。
姚南珣回忆说,有一次一个老师出去进修,尉健行就用苏联话学他讲话,模仿得特别像,把大家都逗笑了。
因为是班干部,尉健行都会带头组织。姚南珣记得,“当时组织去工厂实习,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
实习完后,车间的机床上留有机油和掉落的铁屑,“他会主动把这些东西都扫掉”。
在同学印象中,尉健行待人平和,口碑很好。
姚南珣说,毕业后他和尉健行见过几次。尉健行后来任职中央组织部,姚南珣出差到北京的时候,也能见到他。姚南珣说,“他待同学都是很好的”。
新京报见习记者 信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