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子”李伊:舍身勇救井下工人

09.06.2014  09:47

  ■“小个子”李伊(左)和战友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东莞时间网讯 2013年9月24日16时6分,东莞市公安消防支队作战指挥中心报警电话铃声大作:松山湖大道景田加油站对面的莞惠城轨隧道施工工地发生火灾。有数十名工人被困在地下60多米的施工隧道中。

  10个消防中队、23辆消防车、108名消防官兵先后抵达现场。18时55分,被困的28名工人中最后一人成功升井,救援现场爆发出掌声。此时,距离接警整整过去了170分钟。东莞消防官兵创造了全省城际轻轨火灾事故救援人数最多的奇迹,而松山湖消防中队副中队长李伊就在其中拔得首功,为成功救人奠定基础。

   三次挺进漆黑隧道难觅工人踪迹

  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70分钟前。

  那天,着火建筑为莞惠城际轻轨出入口的地下施工工地,深约60米,着火部位位于出入口施工地地下约6米处。经施工单位核实,有28名员工被困在隧道地下60米的工作平台上。现场浓烟滚滚,并且还伴有火苗向外翻滚。隧道里的工人生死未卜,命悬一线。

  指挥部从隧道方了解到,离着火出入口10米左右,有一个平时用来输送建筑物料、大小约90厘米的斜井,便当即决定兵分两路,第一路决定由松山湖消防中队副中队长李伊佩戴空气呼吸器,从宽约90厘米的斜井下到隧道底部搜救人员。另外一路在火灾扑灭后,带领消防队员下到地下四层半的隧道底部搜救人员。

  小组下到约地下四层,发现现场的浓烟大、温度高,由于空气呼吸器报警而不得不在地下四层的位置返回。指挥部又先后命令第二小组、第三小组深入隧道底部搜救。隧道内的水超过1.5米深,但没有发现被困工人的踪迹。现场指挥部人人神情凝重:人呢?这28个工人去哪里了?

   水泥小口中发现受困者

  3个小组一无所获,被困工人生存的可能性随着时间推移将一分一分减少。这时,比救援小组略早孤身从竖井进入隧道的李伊带给指挥部希望。

  在现场,施工负责人突然想到,就在离井口不远处有一个专门往里面浇筑水泥的小口子,宽度顶多一米。身材瘦小的李伊决定自己先下去探个究竟,命令其他战士先在地面待命。

  他佩戴上一个30多斤重的空气呼吸器,加上强光灯、战衣等五装备六十斤重,系上绳索就探身进去,搬开钢筋,沿着水泥一直往下滑。这个斜坡隧道很长又狭窄,穿着笨重的李伊缓缓下行,最后发现走了大概20多分钟,几近60米,才艰难抵达一个作业平台。

  即使在头顶强光灯的照射下,浓烟中能见度也只有一两米,周边的温度越来越高,李伊一边将强光灯调到爆闪模式,一边高呼:“有人吗?人在哪?”“有人,有人。

  奇迹终于发生,这时候,远离起火点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避险的9个工人在黑暗处响应,并朝着爆闪的灯光走过来。

   黑暗中打开生命通道

  从消防中队的记录视频上看,获救的工人有的光着膀子,有的穿一件单衣,回到地面的时候两眼通红,眼圈有一层黑灰,有脱水现象,立马进行输液救治,所幸每个人都意识清醒。

  成功解救9名工人的李伊在井下转了一圈,突然发现空气呼吸器的气压已经不足了。氧气越来越少,李伊感到“累、口渴,脱水严重,也没什么力气”。他只得回撤。

  有了李伊的探路,松山湖中队的消防官兵纷纷请缨,抢着要求深入斜井内搜救工人。在距离洞口底部约50多米的地方,他们找到了其余被困工人。18时55分,28名被困人员通过斜井全部救出。

  当第28名工人被从斜井中救出来后,救援现场自发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李伊,中共党员,1987年出生,湖南耒阳市人,早在2004年12月入伍,2008年6月考入昆明消防指挥学校,2012年1月就任东莞市公安消防支队大岭山中队副中队长,2013年6月至今任东莞市公安消防支队松山湖中队副中队长。

  10年来,李伊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与肆虐的大火拼杀搏斗,用青春、汗水和热血保卫着东莞人民生活的安宁,体验着追求理想的艰辛与幸福,展现着自己人生的价值。在2012年度铁军集训中,李伊担任队长一职,在他的管理下,支队铁军集训达标率达到百分之百。记者 郑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