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有家中文堂老外免费学汉语 每年超5000人次在学

20.04.2017  09:13

  老师在“中文堂”讲解中文语法。广报记者苏俊杰摄

大洋网讯  在中国,许多人都有学英语被“”过的体验;外国人学汉语又是怎样的体验呢?在小北地铁站D出口,有一家免费的“中文堂”,每个工作日下午都会开课,大多数时候,社工们用法语授课,一年里到这里学习的外国人达5000多人次。一位法籍外国人在此学习已有两周,他的广州妻子告诉记者,在巴黎不少中法家庭中另一半都会说中文,另一半不会说汉语要被“鄙视”。

谁在学:各色人种 每年超5000人次

明天会有三个同学来……”4月18日下午5时30分,小北地铁站D出口附近的登峰街外国人综合服务中心里,传来一阵整齐的读书声。一堂免费的中文课准时下课,在下课前,10多位不同肤色的学员齐声跟着老师朗读,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既有黑色皮肤的非洲人,也有白色皮肤的欧洲人,除了老师之外,有时还会出现黄色皮肤的亚洲人。这天他们学习的是中文语法,“”和“”成为课堂的关键词。

这几天是广交会,来的人会少一些,每天大约十多个学员过来,最多的时候会有50个人,这个课室挤都挤不下了,只能再把中心大堂也改造成课室。”王海戈是中山大学一名在校研究生,从三年前,他就成为这里的社工,懂英语、会法语,普通话流利,时不时就会有外国人来向他咨询。

这个免费课堂被称为“中文堂”,但在去年一年时间里,来这里学习的外国人超过5000人次,每个工作日的下午4时至5时30分,一堂中文课都会在这里准时开始。

咋入门:拼音是敲门砖辅以中国文化

王海戈告诉记者,很多外国人在学习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能说出比较流利的汉语,而其中的敲门砖就是汉语拼音。在服务中心的大门口就放着用法语和英语写成的水牌:“我们提供免费的中文课程,我们使用汉语拼音教学……

据王海戈介绍,“中文堂”从2012年开始创办,他们事先做了长达半年的调查,发现宝汉附近的外国人大多是商人和学生,他们对学习好中文有迫切的愿望,因为掌握了中文才能更好地生活或从事商贸活动。

中文堂”采用拼音教学,两个月循环一次主题。外国人想要参加“中文堂”首先需要填写一份个人申请表,经过社工们的了解,并对其中文水平进行考察后方开展教学。由于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无法像中国人一样系统地学习中文,所以,汉语老师们会选取中文常用语辅以相关中国文化知识进行教学。

教学的老师除了我们几个专职社工外,还有来自各个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于一些刚来、没有汉语基础的外国人,我们还会给他开小灶。”王海戈说。

啥程度:会说即可 会写不是硬性要求

在授课时,老师们往往会利用英语或法语对汉字的含义进行解释,这样学员们会领悟得更快。“一般他们只需要学会简单的交流,不需要掌握汉字书写。不过我们还是会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就跟教小学生一样,让他们回去把汉字抄20遍。”王海戈表示。

记者发现,不少学员都学得非常认真,在课堂上老师解释时,他们还会跟着念出来。布置的作业也写得非常工整,横平竖直的豆腐块旁还会注明汉语拼音。为了便于教学,老师和学员们还建立了专门的微信群。每次作业完成后,学员会将作业拍摄图片发到群里,老师就会直接批改。

有一些学员在这里已经固定学习了一段时间,尤其是最近的一批,他们都相对比较固定,进步也比较快。我们还特意买了教材,按照教材上的课程配合进行教学。”王海戈说。

怕被朋友们鄙视

法国小伙学中文

在课堂上,来自法国的白人小伙、帅气的Nicolas非常引人注意,在他身旁,一位黄色皮肤的女孩还在不断指点,场面温馨。原来,他们正是一对夫妻,女孩名叫小蕾,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广州人。

我研究生是在法国念的,毕业后就留在巴黎工作,工作后认识了他。”小蕾说,两年前,他们就结婚了。1个月前,她带着孩子、老公回到广州老家探亲,家就在附近。

在法国中法家庭里,如果另一方不会说汉语会被‘鄙视’的,在我们圈子里,就数他汉语最差,一般的家人都能用汉语交流了。”小蕾说,让老公学会中文是她的心愿,两个星期前,他们路过这家“中文堂”,刚好被法语教学吸引住了。“我决定让他趁着假期过来学,他也很努力。现在他还能听懂粤语说的‘靓仔’这个词。

学了很久还会把汉语说成“韩语

big boss 迟到了哦!”课程进行到一半,一位拎着手提包的非洲裔学员推门进了教室,授课老师植莹盈打趣道。学员不好意思地耸耸肩:“是的,太忙了!”他赶紧坐下,拿出笔记本开始记录白板上的板书。

这位学员经常过来上课,我们都比较熟了。”课堂结束后,植莹盈向记者解释道。据悉,在下午4时左右,老师就会把今天上课的内容抄到白板上,学员们会跟着抄到笔记本上。随后老师会逐句教他们朗诵,并用法语或英语详细介绍句子和单词的意思。如果时间充裕,还会让学员们用新学到的词造句。

他们怕说错,都不敢造长句子,比方说用‘喜欢’造句就会说‘我喜欢吃面’,用‘会’造句就说‘我会游泳’……他们还分不清疑问句的语调,常常把疑问句变成陈述句,忘记说个‘吗’字。”最让植莹盈印象深刻的是,许多外国学员学了很久还会把“汉语”说成“韩语”,“其实他很想说汉语,但是语调却改不过来,其实换了个声调,意思就变了呀!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经常听到“Chinglish”这个词,其实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时也会带入外语思维。“比如‘我要去市场买东西’,他们会说成‘我要去买东西,市场’,哈哈!” 植莹盈说。

文/广报记者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