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小区水损大维修报价70万 业主查漏2千解决
为水损整治做出突出贡献的业主获得表彰。图片由业主提供
找出漏水点,更换消防栓止回阀。图片由业主提供
最近,不少小区业主都向社区报反映小区内发生的水损现象,每月高达几百上千的水损费让居民叫苦不迭,而且小区常因水损费、维修费高,又没人愿买单而导致问题难以解决。
什么是水损呢?供水公司公共供水管道在接入小区供水管道前都会安装总水表,并按总水表用水量收费。因一些小区水管管道老化,漏水严重登问题,导致总水表的用水量会大于小区内各分水表用水量的总和,这之间的差量就是水损。
然而,同样的问题在河滨社区东方逸景小区却得到了有效解决。今年3月,困扰了小区2年的因水管漏水导致水损费用高居不下的问题,在业主齐心协力下,只花了2000元就搞定了!4月27日,在小区业主大会上,6位在水损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业主还获得了小区业委会和党支部的表彰。
现象: 两年来水损费逐月递增 最高一月竟达6000多元
2013年5月,小区的物管工作人员唐华清在抄完本月总水表,合计完费用后就发现:以往每月水损费用为300元左右,而这月突然增至800多元。唐华清十几年的物管工作经验告诉他,这样突然猛增的水损费用不是正常现象。他立刻将问题告诉了小区业委会,一 开始大家觉得是不是总水表出了问题,加上费用上升得不算太多,并且一直都是由小区业委会支付水损费用,所以大家并未太在意,只是说再观察观察。
可是,大家没想到之后水损费逐月上升,从一开始的800元,到2013年8月达到2000多元,再至2014年突破4000元大关,2015年1月更是创下了6000多元的“历史新高”!而小区业委会仅在2014年一年里就支付水损费合计33584元。高额的水损费用已经让业委会的财政感到吃力,2015年1月小区费用收支情况已出现了赤字。
出路:三招解决水损高难题
1、 采用排除法 逐一查找水损猛增原因
2014年6月,业委会和党支部自治小组成员开始了大排查,寻找水损高居不下的原因。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总水表走字是否正常?为了查证,他们等到半夜1、2点,居民大多都已休息未用水时,结果发现总水表依旧转动。难道是总水表坏了?但换了新水表,半夜水表还是“呼呼”转动。成都市计量局也对总水表进行校验,证明总水表走字没有问题。小组又对小区共22个单元的分水表表数统计核对,发现并无异常。水表没有问题,那可能是小区出现了漏水情况。“一想到每天‘哗哗’流走的不光是金钱,还有珍贵的水资源,我这心里就难受。”小区党支部书记施志荣说道。
2、 成立水损整治工作小组 5人半夜蹲点找漏点
既然明确是因存在漏水点导致水损增加,那关键就是找到漏点。但供水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小区主水管是PPR热熔管道,超声波探测仪只对金属管道起作用,对PPR管道无法实施探测,漏点找不出来。
那就只有自己动手找!今年2月,小区成立了水损整治工作小组,由李方荣、钟孝全、杨国枢等5名退休业主担任。这五位非专业人士对怎么找漏水点一开始也是一头雾水。小区所在的河滨社区书记周继国为他们请来隔壁社区锦州花园小区有经验的物管工作人支招。李方荣5人小组开始了每天半夜的蹲点探测工作。5个人一人一天,每晚12点开始,每两小时一次,每次耗时一个小时,拿着探测仪对小区地面进行探测监听。
连着听了一个月,大家总结出了经验:夜深人静时,没发生泄漏的水管,听着是空响的感觉,如果漏水的管子,则会发出“嗞嗞”的声音。除了听,还可以看,看看小区墙壁上穿漏点,或地面、墙角有没有侵蚀点。这样夜复一夜地不断探测,终于发现了疑似漏水点,就是1号楼附近的消防管道。
3、 贴告示动员业主献计策2000元搞定问题
找到疑似漏水点,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不知道是否还有漏水点,咨询供水公司后,得出的解决方案是给小区“开膛破肚”,对道路进行破路探测。这样一来,路面施工不仅导致小区无法停车,而且预估需花费70万元左右。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小区业委会和党支部连发三次公告,呼吁业主献计献策。公告贴出后,便有不少业主提出解决办法。业主彭森林认为,民间水管维修队价格便宜,工人也有经验。他请来了一水电部维修队的邓师傅,邓师傅探测后建议先挖开 1号楼附近消防水管的阀门处。挖开后,消防专用栓的止回阀已经坏了。邓师傅建议换一个新止回阀,然后关闭这根漏水的管道,因为该小区消防管道和民用水管道还有另一个相通处,这根管道关闭不会影响其它使用。如此一来,2000元就解决了难题,小区业委会支付了这笔费用。经过一个月观察,东方逸景小区水损已初步回归正常。
专家: 该创新社会治理案例值得借鉴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工作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陈家建在得知东方逸景小区的案例后,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推广借鉴的创新社会治理案例。“我们社会现在鼓励治理而不是管理,管理是单向、被动的,治理则是双向、主动,尤其强调发动居民的力量,这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陈家建说从这个案例中,他看到让居民参与到社区、小区、院落的管理中来,要激发他们参与的意愿,创造机会锻炼他们参与的能力,最重要的是结合居民的利益。“以后不光是水管漏水问题,遇到噪音困扰、养宠物引发矛盾等,也可发动居民的力量,找到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