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掐尖”冲动难抑制

16.04.2015  13:34

本报报道,市教育局日前发布《关于做好我市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下简称《通知》)的征求意见稿,要求民办学校坚持免试入学原则,严禁民办学校以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另有媒体报道,对于如何选拔优秀学生,一些高收费民校的负责人犯了难。

一边是教育主管部门坚决贯彻“小升初”免试的良好愿望,另一边是民校在免试之后面临选拔优秀新生的难题,两者“交相辉映”,其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实下,义务教育微创改革面临尴尬。只要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没有根本改变,在应试教育的强大指挥棒下,“小升初”的“掐尖”选拔恐怕就难以根绝。

今年是东莞取消民校“小升初”考试的第一年,众所周知,以前每年高收费民办名校的“小升初”考试热浪袭人,被称为“小高考”,报考人数众多,免学费的“公办班”录取可谓“百里挑一”,成为名校争夺优秀生源的“掐尖”工具。基于民办教育在东莞整体教育格局中的重要、独特位置,此次《通知》实际上规范的重点就是这些民办名校的“公办班”招生。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为发展他们的个性留下更多空间,“小升初”免试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因为本土教育资源配置的巨大惯性,“小高考”断绝之后涌动的暗流恐怕短期内难以止息。

东莞高收费的民办名校越做越强,各种资源不断涌入,形成目前的“品牌效应”,受到社会追捧,它们像是加速内吸的大漩涡,不断将优质师资和优秀生源吸引进去。其基本路径是:通过高收费等措施,打造学校雄厚基础,以此吸引优质师资加入,优质师资又吸引学生就读,而免学费的“公办生”考上名牌大学后,为学校带来更大的宣传效应,反过去吸引更多学生和家长追捧。也就是说,这些民校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江湖地位”已经形成,其对家长和学生的吸引力,恐怕不会因取消“小升初”考试而减弱。

一方面是公办学校“小升初”电脑派位报名人数屡创新低。数据显示,参加莞城“小升初”电脑派位的人数由2007年的3407人减少至2014年的1654人;另一方面却是高收费民校被火热追捧,教育资源配置对全社会产生了对比鲜明的导向作用。虽然民校“小升初”取消考试,但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仍是现实,而且义务教育与高中、高考存在切不断的连续性,所以,很多家长仍然希望孩子进入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民校。很多人认为,家长和学生选择扎堆上名校是非理性行为,但是,如果以应试和成绩为唯一考量标准,在现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下,想办法就读民办名校,最好进“公办班”,其本身就是“理性”的,这不因政策要求取消“小升初”考试而改变。

通过列举情形,禁止变相“小升初”招生选拔考试,这恐怕是正确的无奈之举,但是,列举的情况总会有限,而“掐尖”的冲动总是无法完全被抑制。所以,从长远和根本上看,解决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针对东莞的情况,特别要进一步加大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投入,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的学生,不管是参加公办学校的电脑派位,还是去民办名校读书,都有同等的、更多的机会享受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