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小变大奥秘——专业合作社为葛根产业添翼

03.04.2015  12:25
仅7年时间,蕉岭县中葛南药葛根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成长, 葛根种植面积从100余亩扩大至千亩规模,社员更是成立之初的10倍,营业额也于去年突破千万元大关。

  编者按:随着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一鲜明主题勾画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本报即日起开设“行进中国,精彩故事”之“探访农业经营主体”专栏,全面展现、剖析梅州“三农”状况,以个例的发展变化反映梅州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  张柯

  阳春三月,蕉岭县蕉城镇叟乐村300亩的葛果实验基地开始忙碌起来,整地、松土、定植,一批从省农科院运来的新种苗即将下土。

  仅7年时间,蕉岭县中葛南药葛根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成长”, 葛根种植面积从100余亩扩大至千亩规模,社员更是成立之初的10倍,营业额也于去年突破千万元大关。

  从单干到成立合作社

  2005年,从事商贸生意的何银香回到家乡新铺镇徐溪村试种10亩葛根,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能让这种全村只有四五户种植的小作物成为事业助推器。

  经过两年打理,基地开始变得有声有色时,却遭遇持续一个月的霜冻期,10万株种苗几乎“全军覆没”,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砸入大笔资金的何银香没有退路,但部分农户却动摇了种植葛根的念头。

  农业专家们给遭遇“重创”的何银香开了一剂良药: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当初《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刚“出炉”不久,在市、县农业部门的扶持下, 何银香尽管对这个新农村经营主体并不了解,但摸着石头过河,成立了蕉岭县第一个葛根专业合作社,吸引了首批20户农户入社,葛根种植面积扩大至100亩。

  合作社的好处很快显现了出来:品种筛选、施肥、管理推行统一标准,社员们还能不定期参加技术培训,产品质量、产量都有了保障,统购统销“照亮”了当地葛根市场。如今,葛根收购价已升至3元/斤,每亩葛根的纯利润可达5000多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这无疑让农民燃起了种植葛根的热情,短短几年间,社员便达到200多名,葛根种植面积也达到1000多亩。

  一次交易成二次分红

  长江村村民赖珍洋从地里回来,裤脚上还沾着泥土,近期他要抓紧给2亩葛根地重新栽苗。从事葛根种植7年,赖珍洋看着自己地里的“土疙瘩”随着合作社的壮大成了“摇钱树”,去年他的葛根卖了个好价钱,年终分红又是一笔可观收入。

  而加入合作社之初,他和其他农户一样只希望种植葛根能有“赚头”,不成想自己还成了“股东”。

  好收益与下游加工企业“搭档”密不可分。为解决培训及科研资金投入,合作社引进银葛宝企业入社。同年,该企业放弃此前主推的葛根酒,新建厂房转而研发葛根茶、葛根片等保健产品,葛根经济附加值和“变现”效率在市场上得到明显提升。

  2014年,中葛南药葛根专业合作社收购600多吨葛根,交易额突破千万元,全社年终分红达到百万元。“上下游”的齐聚一堂,也让合作社能“冷静”对待市场需求调整步伐。此前,一些农户和企业想搭“顺风车”,把自己种的葛根送来卖,或劝其加速扩大规模,合作社却不为所动。除了只收购指定品种、品质检测后方能入库的严苛标准外,合作社对“成长速度”也有自己的算盘——严格按照订单量决定新一年的种植规模,以避免带来存货和资金压力。

  尽管企业的新建厂房规划还在审批阶段,但合作社也没有原地踏步“等风来”。今年他们计划投入10万元完善葛根溯源系统,一步检索种苗、种植环境、产品等信息,并实现合作社溯源系统全覆盖。

  □新闻链接

  何为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等服务来实现成员互助目的的组织。据统计,去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20家,累计33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逾7万人,带动农户14.68万户,经营收入达15.9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