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创业梦:何必做北上广的“芝麻”

08.08.2015  18:09
中小城市创新创业,与大城市有何不同?

   中小城市创新创业,与大城市有何不同?在马鞍山、池州、芜湖和安庆等地,记者与这些地方“明星”创新企业交流得知,他们在成立之初,都有机会留在北上广或者南京、杭州等城市,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回到家乡。

  为什么选择在马鞍山开展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创业,29岁的百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程磊有他自己的理由。

  “我对外界环境有一个判断,北上广虽然好,但创业者越来越多,竞争压力在逐渐增高,大城市的红利和竞争压力这种矛盾点,未来会比较严重,小公司会因为在大城市压力更大而更难生存,死亡率更高”,程磊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在他看来,小城市的容错率更高一些,可能犯两到三次错误也不会有严重影响,但在大城市,一次失败就可能损失惨重。

  近日,本报记者随中国政府网、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发起的“发现双创之星”采访团走进安徽。经各市、省直相关部门推荐,通过专家认定并经省工商管理局核查,安徽公布了“双创之星”30名候选人名单,其中借助“互联网+”进行创新创业占据地方主流。

  中小城市创新创业,与大城市有何不同?在马鞍山、池州、芜湖和安庆等地,记者与这些地方“明星”创新企业交流得知,他们在成立之初,都有机会留在北上广或者南京、杭州等城市,但是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回到家乡。

  这些中小城市的创新企业,是中国万众创新创业的基石。同时,资金支持、人才储备以及发展环境,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企业与城市匹配

  早在大学时期,程磊就已经探索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后来,他在南京组建团队,并于2012年正式成立公司,2013年正式入驻马鞍山软件园。公司主要开展互联网产品流量推广和营销业务,目前与百度、360等大企业都有合作,同时也关注以马鞍山为代表的三四线城市,遇到好的创业项目,公司也提供资金,对其进行孵化。

  程磊说,目前公司自有软件安装量每天50多万次,分发软件量200万次。对于他们这类企业来说,已经积累起相当的渠道和用户,互联网产品需要这些渠道,公司在当地发展速度还在不断加快。

  “在小的城市里,深耕细作某一个行业,有一天企业突然崛起的时候,外面的巨头过去没有发现它,建立起门槛后,想超也不一定超得了,北上广未来优势会越来越弱,小城市优势越来越明显”,程磊自信满满。

  创业初期,程磊的团队里大部分人并不愿意来马鞍山,但是经过三年的发展,迁址带来的便利条件确实对企业有帮助,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关注度。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开始创业的时候资金有限,三四线城市恰好能够提供一个低成本的创业环境。

  在他看来,中国目前条件下的创业,其实更多在向二三线、三四线城市转移,这才是万众创业最好的基点,因为“豪华型”的企业和创业者还是很少数的。

  作为一家与农产品相关的电商企业,三只松鼠和章燎原看中的是安徽对待农业和企业的重视程度以及招商引资环境,芜湖的整体环境与企业的发展也相互配合。

  “投资人当时认为我们放在北上广更好,但我们到北京上海去就是一个芝麻,比你大的企业太多了,企业要与城市相互匹配”,章燎原说。

  地方政府化身天使投资

  在吸引创新创业企业落户过程中,地方政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程磊告诉记者,2013年公司来到马鞍山软件园,当时软件园的负责人对他们的项目并没有完全了解,但还是满足了公司当时提出的要求,这给他的第一感觉是,来到当地没有错。

  池州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落户之初,则获得了池州市政府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艾可蓝董事长刘屹说,当时跟政府借了2000万用于自身发展,这样至少给了公司启动的条件,做出这样的决策,说明池州当地政府很有眼光。

  这家创立于2009年的公司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从事汽油、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并提供企业排放与标定技术服务。这一领域对技术要求较高,同时投入也比较大。

  “当时我们这帮海归的书生回国创业,能干成什么谁也不知道。这2000万相当于借款,艾可蓝上市再还给政府。此外,省里用于扶持高新技术的资金,市里面也都会向我们倾斜,包括厂房,一开始先用着,等到有条件之后再买”,刘屹说,这些都是当时落户池州市,市政府提供的优惠条件。

  据他介绍,目前艾可蓝正在积极准备上市,第三方咨询机构已经全部到场,顺利的话最快2016年初上市,目前主要按创业板准备,但是也在关注战略新兴产业板。

  借助政府的支持,艾可蓝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多项技术目前填补国内空白,与东风、福田、江淮、奇瑞、北汽等公司都已经展开合作,并与国内多所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

  “当时知道我们要回来以后,也有很多地方发出了邀请,包括杭州的萧山,给我们很好的条件,最后选择了池州。池州市委市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支持,保证了我们前两年可以专心致志,把国外的一些思考和所学,能够转化成国内可以用的产品”,刘屹说,刚刚留学归来,往往容易与市场脱轨,这一转换步骤十分必要。

  三只松鼠选择落户芜湖,也得到了芜湖市政府的支持,章燎原说,三只松鼠最开始只有100万的注册资金,而芜湖市看中的是他个人的行业背景,公司所在地的弋江区政府当时的思路是,一定要以天使投资人眼光去招商。

  “我们只提了两个要求,一是提供免费办公场所,二是所有证件帮我们以最快速度办理,这两个都满足了”,章燎原说。

  弋江区副区长汪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资金、政策支持,区政府还在产业链方面提供支持,注重集聚发展。区政府会注重引进围绕产业功能共性发展的企业和人才。比如,围绕电商引进一家专门为电商服务的企业,包括营销、物流等,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些支持在后期得到了回报。以芜湖市为例,目前,芜湖已成为安徽快递行业吞吐量最发达的城市,也是很多电子商务人才的集聚地和全国食品电商企业的集聚地,不管是外地还是当地企业,都能在芜湖找到市场。

  跨区域引人才

  “当初回到马鞍山,承担的最大风险其实是人才风险”,程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小城市人才趋势是往大城市聚集。

  与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在人才发展方面存在劣势,尤其是互联网行业人才和高科技技术人才较为缺乏,而要从大城市引进相关的人才,往往比较困难,成本也比较高。

  对此,程磊的策略是,通过马鞍山软件园的平台,直接与高校进行对接,建立人才输送对接的联系。此外,对一些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孵化,从中发现人才。

  在艾可蓝董事长刘屹看来,身在池州,与大城市相比,与高校对接可能不是那么方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多与其他地区的高校交流,并逐渐确立企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搭建和优秀人士接触的平台,通过国家项目,参与相关的标准制定,这样就会使得人才聚集到企业所在地。

  此外,艾可蓝在合肥和无锡都设立了研发中心,借助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与当地的人才展开合作。

  汪敏说,三四线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大的困难就是人才,对此弋江区把高新区和高教园区进行结合。一校一园初级孵化50多家企业,同时也对引进的人才和第三方公司提供政策支持。

  章燎原建议,企业应该从留下人才的角度,通过一些渠道和政府进行合作,共同制定对人才有效的激励计划,比如说企业考虑外来人才落户,需要解决居住和教育的问题,政府在其中配套,同步做好这些政策落地。

  芜湖鼎恒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敬卿的做法是,对科研人才,按项目支付一定的资金,科研成果产业化后按一定比例参与利润分成,最多可以分到49%。

  合肥市市长张庆军认为,对于合肥周边的城市,在创新创业中,确实在人才方面会遇到一些瓶颈,但并非一点办法都没有。首先要提出城市未来发展的主攻目标,与城市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要一致,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一个现实的舞台,这是非常重要的。

  多层次政策配套支持

  在创新创业方面,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也不可或缺。

  据悉,安徽在创新创业方面已经出台一系列政策,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一步,安徽省正在起草“双创”的意见,在产业化方面将提供支持,另外就是创新平台方面的支持,各地目前创新创业热情比较高。

  吴劲松介绍说,政策的思路是,首先调动创业的积极性,然后在导师制下进行扶持和指导,进一步通过孵化器,例如建立一些民办孵化器进行孵化,接下来是金融支持,总体上来说是这样的路径。他透露,政策出台时间将在九月份前后。

  张庆军则表示,合肥成功争取到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正在系统地准备方案,将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在创业创新条件的营造上,下一步也会有比较大的动作。

  合肥市副市长王翔强调,合肥的政策都很具体,都是“真金白银”和干货。

  在国家层面,扶持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有很多,包括《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都已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孙志表示,下一步将多出台一些普惠性的政策,比如创业担保贷款的贴息政策,这个政策是公平的,只要创业有需要并满足条件,就可以向银行提出申请。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副巡视员韦向群介绍说,工信部也在配合财政部做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工作方案,财政会拿出150亿来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这个基金要带动社会资金支持初创期、种子期小微企业,相信这些政策实施以后,应该能够使创业者得到更多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