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抑郁有这些信号 做家长的留个心
▲资料图
随着一些知名人士患抑郁症的新闻近年来被爆出,“抑郁”这种疾病逐渐被公众所了解。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常见的、严重且复杂的疾病,其患者实际上遍布了各个年龄段。
“在未成年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孩子里面,抑郁症患者并不少见,往往让家长和医生都感到棘手。希望家长们能够重视抑郁症,做好预防,及时发现抑郁症的危险信号。”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胡庆菊这样告诉我们。
在不了解抑郁症的家长看来,孩子的抑郁就等于矫情。胡庆菊提醒,实际上,当孩子郁郁寡欢、无心向学,甚至极端地嚷着“要自杀”时,“家长务必要留神”,因为这是未成年人抑郁症的危险信号。
/案例/
7岁孩子“抑郁孤独”了
7岁的小元(化名)上二年级,前几个月家里人发现他不爱说话、玩耍,以前喜欢看电视现在也不看了。经常独处,问他也不说话,多问就流泪。家里人都以为是小元本身性格内向,没太关注孩子的变化。
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小元的妈妈发现,孩子连饭也不爱吃了,进餐督促才吃一点点。对上学也非常抵触,怎么督促也不去,打他骂他也无动于衷,也不说原因,就是流泪,晚上很晚才睡。
妈妈就一直追问小元哪里不舒服,谁知他却回答说:“我不活了”,这下可吓坏了妈妈,于是赶紧带小元前往医院检查。可是体检结果显示正常,医生建议妈妈戴着小元去看看心理医生。
胡庆菊是小元的接诊医生,她对小元进行详细的检查及询问,初步诊断小元为“儿童抑郁症”。
在沟通中,胡庆菊了解到,原来是小元的父母经常吵架,从他记事起,爸妈有矛盾的时候就经常训斥他、打他,从没有表扬过他。小元5岁时父母离婚了,曾被送到叔叔家生活了一段时间,他总觉得自己是多余的。父母都忙于自己的工作也很少去看他,觉得自己被爸妈抛弃了。
于是逐渐地,小元逐渐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变得不爱说话,不爱交往,对学习也不感兴趣。父母以为小元故意不上学,不求上进,更加责骂他。这使他的病情加重,出现了典型的抑郁症表现。
/分析/
小孩为什么会出现抑郁症?
通过小元的案例,会发现不良家庭环境会造成孩子主动性、安全感的缺失、焦虑、恐惧、抑郁的负性情绪的产生。
胡庆菊介绍,发展心理学理论认为,孩子6岁之前大人要完成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主动性的培养,如果6岁之前孩子不能很好地度过,那孩子就容易形成被动、自卑、焦虑的心理状态。父母经常吵架给小元造成恐惧不安、退缩的负面环境,遇到问题经常打骂进而对孩子的恐惧不安进行负强化,父母的离异以及寄宿生活都造成家庭归属感的缺失,造成小元主动性、安全感的丧失,焦虑、恐惧、抑郁的负性情绪由此产生。
同时,不良的亲子关系也会造成孩子爱和自信心的缺失,从而产生自卑。
“在小元身上,父母关爱的缺乏、动辄打骂,很少表扬,让小元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没有自信。父母的离异,让小元觉得自己被父母抛弃了,进一步造成小元自信心的丧失、自卑感的形成。”
经过对小元的家庭治疗、沙盘游戏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房树人心理测验及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目前小元的症状已好转,抑郁情绪消失,饮食、睡眠恢复正常,能和家人正常的交流,但是遇到外人还是比较胆怯、不主动交流,还需进一步的强化治疗。
/提醒/
请及时发现这些危险信号
胡庆菊提醒,不要以为未成年人就不会得抑郁症,孩子得了抑郁症其实有不少信号:
比如,有情绪的变化。如果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如情绪低落、哭泣、烦躁不安、经常自责,或者流露自杀的想法。
第二,学习成绩的变化。如果孩子突然学习成绩下降,或者不愿意写作业,也不愿意上学。
第三,关注行为上的变化。如果孩子行为出现和以前不一样的想象如独处、离群、冲动、不听话、易激惹、不与同学交往,不愿意说话等反常现象。
第四,饮食和睡眠的改变。如果孩子出现饮食的变化如食欲减退、不爱吃饭、好吃的东西也不闻不问,出现睡眠障碍。
第五,躯体的变化如果孩子出现躯体不适的症状如头痛、腹痛、胸闷、乏力等,检查躯体又检查不出任何躯体的原因。
那么,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抑郁症的危险信号应该怎么处理呢?胡庆菊提醒:首先,发现孩子的危险信号要及时的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想,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和生活需要,及时给孩子进行心理疏通,让不良情绪消失在萌芽状态。另外,如果发现孩子有躯体不适的症状如头痛、胸闷、腹痛等,以及孩子流露出想自杀的言语就必须到医院的心理科及时就诊了,防止出现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胡庆菊还介绍,在接诊过程中,学习压力太大,家长对于孩子成绩过分关注,或者常被体罚打骂的孩子,常在父母不良情绪下成长的孩子,出现抑郁症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她提醒,家长培养孩子首先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阳光、自信、耐挫折,其次才是学习、成才,健全人格的培养是孩子一生自我潜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
全媒体记者 钟晨 通讯员 雷蕾/文
编辑 符德明